張老太太悄悄問,「如今不是說什麼待遇,你們這待遇可還行?」
張大哥樂呵呵地道:「那肯定錯不了,咱們豬場也在明陽商行旗下,待遇比照商行的來。我大伯才叫厲害,人家是技術總管,月銀就五兩,中午包一頓飯,出門辦事可以叫車,吃住有補貼。」
「那你們幾個呢?」
「我們可沒法比,我們這獸醫月銀二兩半,中午包頓伙食,下鄉的話也有車,吃住補貼都有。加班的話,不管幾頓都直接吃食堂,不用錢。」
「食堂這麼快修好了?」
張大哥擺手,「哪有這麼快,都暫時去鋪子裡的食堂吃飯,都跟著吃小灶。嘻嘻~」
張老太太放心了,「這可比在京哪會兒都強。」那時哪兒有補貼啊,吃飯還得吃自己呢。
晚上,張家大伯召集家裡人開了個會,內容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
隔天,張大伯就開始安排活計了。
「咱們這麼大的豬場,可不能全指望明春從外頭收豬,不說萬一有人使壞,收不夠數兒,就是沒有人使壞,也得防著養豬人家沒好豬苗啊。咱得自己手裡有一部分。」
他準備帶著人先往各個村里養豬的人家去「相豬」,有好的品種,會提前買回來育種。
張大伯特地找到朱令儀說了這件事。
對哇,朱令儀恍然大悟,她還真沒想到,果然,專業的事還得專業的人干。
她二話不說,批了二百兩銀子的經費,讓他用多少去店裡找石掌柜支取,實報實銷。
至於相中後,買回來養在哪兒倒是不愁,畢竟原本的後院就是養牲畜的,還是能用的。
養豬場緊鑼密鼓的操辦了起來。
啥年頭都有靠力氣吃飯的人,不光是鄉下的漢子農閒時進城找零活,縣城裡都有不少沒田地、沒營生的貧困人家靠賣力氣掙生活的。
如今聽說有這麼個能幹一個來月的活兒,不到一天,明陽山貨鋪子跟前就擠滿報名的人了。
老師傅徒弟一個負責挑人,問都會什麼,都幹活什麼,分出大小工等等,不同工種的工錢是不一樣的。另一個徒弟負責張羅材料方面的,老師傅總覽。
養豬場就這麼風風火火地開工了。
***
豬場和鋪子還有收山貨都有人盯著,朱令儀便跟幾個領頭的交代一番,自己往明陽山裡頭去了。
她也該忙活自己的事兒了。
不論明陽商行的生意多大,有幾樣東西是只有她親自出手才有的,正因此,才沒人能壓得過她的明陽商行。
一個是野山參,一個是猴兒酒,一個是野生茶葉,還有野生蜂蜜。當然,其他果子啥的也好,但不如這幾樣抓人。
就為了野山參,這幾年都不知多少人往明陽山裡頭跑,呵呵,還真以為誰都能在明陽山幾千米高峰上自由穿行麼?
真那麼容易,這些年也不至於只有她能採挖到了。
果不其然,那些不死心的人,還沒進入內圍就迷失在古老的叢林瘴氣里了,不說狼群,就那些快成精的毒蛇、毒蟲都夠喝一壺的。
朱令儀今年輪到去明陽山另外一側的山峰挖參。
不管幾百年的都三取一,五取二的,年份高的存進隨身寶里並不拿出來賣,兩三百年份的拿出十支,百年和幾十年的分別挖了三十多支,到時候酌情出售。
此外,今年要準備嫁妝,別的不論,野山參肯定要準備的。五百年的就不必了,三百年的一支,兩百年左右的一支,百年和五十年份左右的各五支吧。
山頂峰的其他好藥材和山貨也收一波。
然後去找猴子換猴兒酒。
如今這群猴子已經聰明多了,如果說從前釀酒是隨意的,這兩年就是專門釀造,等著她去換的。
當然,她也不是冤大頭,不夠醇厚她不換,要等著繼續發酵夠年份才行。好在猴子們的存貨多,她每次也不會大量換,細水長流才金貴。
第124章 小花下山
朱令儀進山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兒——打理她的「秘密稻田」。
明陽山的稻米好吃,這幾年特別熱銷。
只是明陽山一帶適合種植水稻的土地並不多,如今也沒有水泵,只靠近河邊的地才方便引水灌溉。可想而知,如果僅憑這些地的水稻產量,別說掙大錢,估計連來回運費都掙不齊。
這麼好的掙錢機會她可並不想輕易放棄。她四處奔波,積極尋找合適種稻的地方,墾荒、肥田、引水、選育優質稻種,用隨身寶查到的資料盡力指點村民種稻子,各種努力之下才有如今的局面。=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D.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