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誰在這兒?」
石掌柜忙道:「正想跟東家您商量看,是咱們夥計里抽人,還是在本地僱人?」各有優缺點。
本地現雇的人不了解,能不能靠譜不好說,而夥計都是外地人,說話的方言都跟本地不一樣,又離家太遠,也不是個事兒。
朱令儀琢磨了一下,「讓中人介紹幾個牢靠的。」
看宅子這種差事,別的倒還在其次,首先就是人品要靠得住,再一個紀律性要好。
別指東往西的,還得現教,沒必要。
本地人肯定更好一些,不然幾千里地,誰不惦記家呢。
***
安頓完瑣事,朱令儀才回到自己安置的屋子,她也沒什麼胃口,嚴師傅特地給她下了碗餛飩,大家的心思都在明天進京的事兒上,今晚都早早歇息了。
顧晞已經在路過通城驛站的時候被人悄悄接走了,今晚已經在驛站落腳,明天會正常進京。
說來,這是朱令儀交的第一個「閨蜜」,有大內侍衛跟著,她倒是不用擔心。
***
一夜無事。
第二天一早,車隊出發後,朱令儀和跟石掌柜去了中人所,石掌柜就見識到東家的大手筆了。
人家只拿出一個腰牌往桌子上一拍,然後,才話了五百兩就買下了這處大雜院。
前頭出的租金和押金相抵,只添了一百兩就搞定了。
要知道,此前他問的時候可是要加一千五百兩呢。
大雜院在改姓朱後,又定下一對無兒無女的老夫妻,又了腰牌都是直接買的人,不用雇,一個看門,一個打掃洗涮,以及照看兩條狗。嗯,現在兩條狗也改姓了。
「對了,要是有軍中退出來的人,品性各方面都靠得住的,可以優先。有傷殘的話,不耽誤做事也可以。等我們回來路過的時候會在看一下,添幾個人手。」
中人現在已經知道朱大俠的名號了,很是激動,聽說還能雇傷殘的軍武出身的人,當然樂意了。他們中人所歸官府管轄,算是官方的人,有些事兒知道的比外面的人多,當即拍著胸脯應下,肯定找牢靠的人手。
朱令儀並不在乎他說什麼,而是要等到回頭看看真正介紹來的人再說。
安排好大雜院這邊的人手,兩個人快馬加鞭趕上隊伍,一路沒怎麼停歇,還沒到下午就看到京城雄偉高大的城牆了。
「哇,這就是京城啊!」
每輛車上的夥計包括旗長都長大嘴巴驚訝道:「哇喔~真是太、太、太。。。。。」
原諒他詞彙匱乏,實在憋不出什麼合適的詞來表達了。
朱令儀遠望著高大威武的城門,淡然一笑:京城,吾來啦!
第88章 試用一下
京都的城門果然是最繁忙的。
據說,京都的城門有十個,除了東、南、西、北四個正門,東西各有兩個偏門,而南、北各有一個偏門。
其中,正南門是皇帝專用的,正北門是出兵打仗時走的,正西門專門走犯人囚徒,有日落西山的含義,正東門是平常達官顯貴及百姓小民進出京城最常走的正門。
南偏門是糧食及蔬菜等供應京城吃喝的專用通道,凡事跟吃喝有關的都從這裡進京城;
東左門是專門走布帛絲絹等跟「衣食住行」中的「衣」相關的都走這個通道;西左門走的是柴碳類的物品;其他項目的大宗貨物,跟上面都搭不上的就都西右門,剩下的一個東右門是平民百姓,挑擔子背簍子京城做點小買賣的,走這個偏門,這個皇帝特許不用交貨物的稅,只交進城的人頭稅就行。
朱令儀她們走的官道總體是南下而行,直通的就是城北,需要繞到南門,正好繞半個京城。
因此他們這些鄉下人也見識到了京城城牆的厚重雄偉和城門之間的距離之遠,以及護城河之寬。
「京城可真大啊!」光是從北繞到南,就用了一個多時辰。
由於早早做個功課,他們直接找到南偏門去排隊。
看著前頭烏央烏央的人頭,各種喧囂的車馬,朱令儀懷疑她們恐怕得在城外露宿一夜了。
排隊也是乾等,她溜溜達達騎著馬到了東門。
這裡倒是挺快的。
她觀察了一會兒就發現,之所以快是有奧秘的。
原來走正東門的基本都是達官顯貴,除了騎馬就是雙駕轅的馬車,騾車啥的,那車上的裝飾和標誌,一看就各個家世不凡。
一些步行的或者推車、挑擔之類的,基本都主動走遠一點的偏門。
朱令儀逮到一個看著就愛說話的大爺嘮嗑。
大爺收了她意思的一把果子乾後,很樂意給她這個外地人解惑,道:「你瞅瞅那邊的都是什麼人?別看穿的不起眼,說不定就是哪家王侯,哪家貴戚的七大姑、八大姨,小舅子,表兄弟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