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琉球的海防同知也被調派回來,帶三百名裝備燧發槍的鎮海衛進駐清江浦漕運總衙門接管運河漕運總兵官,力求平穩過渡。
條條件件直指漕運的核心,對世家命脈的釜底抽薪。
不過為了讓其他世家在權利被拆分剝奪後還能保有一些參與感,宋時同時發行運河債,強制世家認購,用來支出大量船隻改進的費用。
年息5%,不過卻可抵海貿關稅。
怎麼不算宋時的仁慈呢?
海運固國本,槽運保民生。
一旦漕運出事,京師堅持不過三月,女真人占據京師時便已經深刻領會到了漕運的重要性。
這也是宋時沒有輕易動漕運的原因,只是現在,終於等到了合適的時機。
漕運改海,勢不可擋。
甚至,宋時等的就是那些不滿的世家跳出來,阻礙她的行政命令,南溟那麼大,礦產如此之豐富,30萬流放人員可不夠啊!
-
至於鹽稅,目前大魏大部分的地方用的還是煎鹽法,墾畦澆曬用的極少,井鹽與池鹽產量有限,而鹽稅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人頭稅,因此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私鹽泛濫也是難以阻止。
原本宋時這邊就已經精進了曬鹽法,只是因為其翻倍的產量對於鹽稅市場衝擊過大,只是在軍隊、沿海地區以及海外小規模使用,如今遇上世家這次謀反,恰當其份的將積壓許久的海鹽釋放到了市場上。
人不可一日無鹽,原本的大魏鹽價高達30多文,隨著宋時這邊大量海鹽的入駐市場,短短的幾天內鹽價就跌至了8文,而且大有繼續往下跌的趨勢。
不少依附在世家身上的鹽商都急紅了眼,原本最應該與地方官員聯合抵制的關口,卻迎來了世家謀逆後的大清洗。
別說勾結官員了,一旦沾上謀逆大罪,全家都得流放南溟。
因此一場原本應該掀起大量波濤的鹽改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過去了,只有買早了鹽的百姓拍著大腿懊悔,早知道鹽價跌的那麼恨,之前就應該少屯點鹽了!更有怕這鹽價只是曇花一現的百姓排著隊的大量購買食鹽……
-
三堂會審的謀逆案,讓京師的百姓結結實實吃好幾天的瓜。
於此同時,各種根據民風世情改變的雜劇已經在準備的路上了,比如:講述運河寡婦轉行紡織工故事的《漕娘改嫁》,改編自海軍收復呂宋之戰《鎮海謠》,南洋華商智破荷蘭封鎖的《星帆謠》。
說書人的手中也多了不少《紅毛夷劫掠月港》,《萬曆水師智取倭寇鐵甲船》,《王玄策一人滅一國》,臨清漕糧摻沙案改編的《算盤奪糧案》之類的故事。
大量的抄家後,整個京師幾乎空了一小半,其中還大多是高官世家,使得整個京師的房價都跌了不少。
至於其他地方被抄收查沒的財產,就更是讓國庫又富裕了一波,不僅有能力給萬物工坊那個銷金庫繼續投錢,還有餘力將萬物工坊分出來一個分院:百工院。
把紡織,冶煉以及海船改進幾個大塊分了出來,單獨進行研究。
而萬物工坊則主攻蒸汽機,畢竟燒開水雖然原始,但是這才是未來兩百年的主宰動力!
大量的白銀被收入國庫,錨定實體白銀的銀票,在南洋貿易如火如荼的現在早就有些通貨緊縮了,如今這比到帳可以發行的銀票又多了一波。
百姓們看了好幾天熱鬧,卻發現和以往的謀逆大案殺的血流成河不同,這次的謀逆大案,雖然也同樣下馬或者是連累了不少重臣,但是除了消失在萬壽宴上的那幾個主犯,真正被斬首的人並不多,反而是大量的流放!
殺人不是目的,清洗也不用斬首。
人的寶貴,宋時懂的比任何人都深刻。
而現在大魏瘋狂擴展的領土如果不能迅速將百姓遷居過去,一代一代的生存,稀釋原生居民,填充文化和政治上的空白,很快就會失去控制力。
宋時並不討厭多民族政策,但是對於大魏,多民族政策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多民族最終進化成一個統一的民族。=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