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1 / 2)

宋時在整個日本經營已久,不動則已,動若雷霆!之所以之前的時候還沒動手,一是大魏內部還沒完全清掃乾淨,二是時間有限,他們所造的船還不夠數萬海軍渡海,相比日本,產糧區的安南更為要緊。

如今終於等到天下大定,收復安南,那練出來的海軍自然也能空出手來對付日本了。

南線,剛剛從安南迴轉的胡泉帶著剛整頓完的兩萬海軍由鹿兒島直插九州島上,與島原上天草十字軍兵分兩路,分別直插日本本島!

北線則由經過在蝦夷經營數年的橋頭堡,章丘等人輕輕鬆鬆就平定了松前藩(北海道南端),七日內控制津輕海峽,切斷本州與北海道聯繫。

早幾年的就以經商為名義撒進京都的錦衣衛間諜紛紛發力,以德川家康得位不正的名義挑撥譜代大名關係。

而原本日本島上就有著不少的漢商,不管是因為什麼理由流落過來的,哪怕已經在當地娶妻生子,或者對外已經用上了日本姓氏與日本人無異的。

但是他們隱隱約約還是帶著一絲背離故土不得迴轉的遺憾,大魏開海後,也有不少的漢商回去探望,其中不少就被錦衣衛盯上滲透了。

這可能就是華夏文明最讓東亞以及南洋諸國愛恨交織的地方,經由華夏而來的人不管是在經商還是耕種方面,總是表現的比當地人還要出色數倍,他們享受著當地人難以企及的財富和地位,但是卻還是心心念念他們的故土。

他們可以卑躬屈膝的作為西洋人甚至當地土著勢力的間人,賺取貿易流轉的其中的收入,他們也能翻臉無情的代替那些西洋人在土著的身上敲骨吸髓。

他們是被壓迫者,同時也是壓迫者。

他們的到來改變著南洋和東亞,卻從不會真心實意的覺得自己屬於這裡,更多的人甚至將大量在南洋賺取的財富又帶回了大魏。

華人就像一個兩面的奴僕,對著表面的主人卑躬屈膝時,在他們的心中還有一個如同思想鋼印一般根深蒂固的主人!

只要一個召喚,就會立刻脫離原本的身份回歸另一個懷抱。

而現在,他們內心真正的主人已經將目光越過茫茫的海洋,投射過來……

在大軍將日本本島前後合圍,據守在各地的關隘港口,斷絕了德川幕府與海外的聯繫後,就不在進行大規模的作戰了。

反而那些在京師海軍大學的第二屆畢業生,在對馬島上被宋時舉行了授勳儀式後,統統送入了日本。

那些刻意留下來的日本本島交匯的關隘港口,就成為了海軍新兵最好訓練之地……

畢竟佐渡島就在海外,金銀山占了也就占了,立刻將已經占據的北海道改成北海府,九州島改成九州府,然後派遣朝臣改土歸流才是正事。

與朝鮮以及琉球國不同,日本一直孤懸海外,甚至曾經試圖吞併大魏,其野心,凝聚力,甚至可以說民族認同感都與他們不一樣。

朝鮮和琉球作為依附於大魏的小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

的歸附和融入來的更加簡單,而日本則帶著深深的反骨。

而蝦夷島與九州島前後兩端被占,小規模的不間斷襲擾簡直不厭其煩!搞的德川一時之間居然有些無從下手,顧此失彼。

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那麼原本就不服德川幕府的大名叛亂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會不斷消耗掉德川幕府的威信,如同慢性放血。

而大魏軍,占了地盤之後,就開始移民,遷居,改土,歸流,不管是官吏還是學堂,不過月余就已經開始跟著安置過來了,按照大魏的那一套熟練到不能再熟練的流程推進。

儼然一副已經是自己地盤的樣子,來自大琉球和永明城附近的糧食以及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入到北海府和九州府,失去佐渡金銀山的德川幕府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通貨膨脹,以及經濟崩潰。

而來自大魏的宣傳通過北海府一波波的傳到日本本島,原本的那些鄉下的泥腿子,如今一個個在大魏的幫助下過上了比江戶貴族還要好的生活:吃白米飯!

不管是民間還是上層,整個日本島都陷入了一種潰敗的狀態,不斷有沿海的漁民逃離日本本島前去九州府和北海府進行登記。

第二年九月,又一次小冰河時期的常見天災之後,德川幕府終於放棄了掙扎。

德川家光協同日本天皇,向大魏遞交了求和書。

得知消息的其他大名,不服德川的選擇,紛紛宣布獨立,整個日本本島又恢復成了曾經的「戰(村)國(戰)」時代。

留守在九州府和北海府的大魏將士並沒有立刻跳入這趟渾水,而是一邊經營兩府,一邊任由日本本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甚至利用各代大名之間祖上的恩怨推波助瀾!

偶爾還給弱勢的一方供應大米這種絕對的硬通貨,扶持一下,以免弱勢一方直接倒台被吞併,反而死的人不夠多。

畢竟,日本的人,還是太多了。

第173章 季風與船兩廣和閩地,幾乎都……

最新小说: 倒春寒 (1v1,偷窥,利用,炮友转正) 畫個詛咒,統治宇宙 重生之嫁紈絝 一睜眼,成了七個崽子的惡毒後娘 回歸八零再就業 五零香江豪門生存法則 這個影帝看著不像好人 奉皇遺事 荒域之主 我和夫郎都有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