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聽的呆若木雞,心中開始泛起不安的感覺。
雖然大魏對於拋棄土地去異國他鄉的大魏子民一向都是秉持著不聞不問的態度,但是現在他也聽說,大魏現在已經重開了市舶司,現在正在大力的發展南洋貿易。
尤其是他短暫的和那個鎮遠侯的女兒見了一面,對方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更不是會輕易妥協的人。
雖然今日陽光燦爛,酒樓外面更是人聲鼎沸,京師的百姓還在期待著從此擺脫天花的死亡陰影。
但是湯若望卻感覺自己陷入了冰窖之中,遍體生寒。
-
蒙古各部之間互相吞併,女真和朵顏、罕哈、福余試圖聯合攻魏的消息,第一時間被還隱藏在塞外的夜不收通過密信傳到了皇城之中。
同時而來的還有察罕兒部落與罕哈兒部落之間相互摩擦的消息。
等到宋時回到京師時,朝上早已秘密商討了好幾波了,但是都沒有商討出一個穩妥的辦法。
蒙古諸部現在有蠢蠢欲動的,也有請求遷徙部分族人到張家口附近以躲避戰亂的,還有遠在甘肅試圖派出使臣朝貢卻被朵顏衛劫殺的,蒙古草原的情況一天差過一天,早已經開始醞釀成一個火藥桶了。
而現在這個火藥桶正安置在大魏的臥榻之側。
以前太宗時候,草原的各個部落也是互相攻伐,一邊朝貢一邊繼續邊境劫掠,但是現在的大魏已經不是太宗那個以武力壓服草原諸部的時候了。
尤其是其中不僅有女真部落,還有曾經非常熟悉遼東的李家軍,在從中作梗。
偏偏現在的大魏,最缺的就是休養生息的時間,眼看著秋收將至,雲貴川三地還未收回,鎮遠軍的主要精銳都壓在那邊,秦軍既要和鎮遠軍一同防守九邊,還要抽出精力與白杆軍一起收復川北,對蜀地進行壓制。
兵馬倒是有兵馬,但是大多都是新兵,依照地利和長城對騎兵進行壓制還可以,真的出了關,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即使帶著火器,勝負難料。
一旦打起來難免腹背受敵,輕不得,重不得。
不過朝廷上,武將還是支持傾盡全力打一場,直接打出空間。
到了文臣這邊就不一樣了,不免有人開始後悔之前在蒙古想要互市的時候沒有答應了,雖然大家都知道韃子的特性就是出爾反爾。
但是萬一呢?
萬一這次對方是真的不想打?
一心只想求和呢?
因為京師之亂,整個朝堂之上,早已經翻天覆地了,不僅是曾經官、吏的界限變的模糊,女官上朝這種事情都搞出來了。更重要的是,被文官壓制了幾百年的武官,也開始借著龔敬的勢頭在朝堂之上站穩了腳跟。
而大魏文官那幾百年養出來的輕視武將的風氣可沒有那麼容易消散,武官正是有感於此,哪怕現在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忍不住想要派兵出擊,爭奪話語權。
種種顧慮之下,原本很麻煩的互市在看著武將地位日益高漲的現在,突然又變成了不錯的選項。
就算以明面上來說,治國惟仁惟德,是千古不易的理,也是聖賢的道。一旦大開互市之路,不僅能收了那群女真貴族,還能將李家那群叛臣賊子一同帶回,血洗恥辱,還能以鹽鐵茶換取大量的馬匹牛羊,怎麼算對於大魏來說,都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第152章 蒙古龔敬忍不住在心中嘆氣,……
龔敬忍不住在心中嘆氣,這些群臣穩坐朝堂之中,連蒙古諸部的真正關係都還沒摸准,就已經在暢想人家如何投降了。
最後還是秦軍首領盧象升寄過來的一封密奏,打破了朝堂之上的相持情況。
盧象升不愧是軍中老將,在邊關與蒙古對峙多年,在斷水斷糧京師淪陷的情況下還能守住邊關一年有餘,一察覺到蒙古有異,考慮到現在朝廷的情況,立刻將目前他所探知到的關於蒙古的消息呈了上來。
原來,罕哈兒部落也就是目前在蒙古大肆擴張勢力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想要聯合女真入侵大魏,最主要的還是想要挑戰察罕兒部落的地位。
即使在蒙古部落之間也是有著君臣之別,名分之爭,雖然大家都喊著成吉思汗的口號,但是真正的黃金家族舊元後裔,還是察罕兒那一支,雖然已經不如舊元時候,但是對於在蒙古的諸部來說還是有著不少的號召力。
而察罕兒部落目前正是主張與大魏通商的那一批,因此,察罕兒部落和罕哈兒部落之間的摩擦不僅僅是摩擦那麼簡單,更是以大魏互商為幌子而進行的彼此攻訐的理由。
畢竟小冰河時期在無差別的削弱任何一支勢力,不管是蒙古還是大魏,在局勢緊張的時候,原本張家口的那一小點通商的價值就被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