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你多擔待些,等萬物工坊將水利織絲機以及相應的機械全部改良完善後,我便會在江南各地重新安置工坊,到時再加大力度吸引他們入工坊解決那些人的生計問題。」
「那周雲就代江南地區的百姓謝過大人了!」周雲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顯然這一路奔波上的所見所聞,對她來說也是不小的心理壓力。
-
程嘉柔拿著一疊文件,看著周雲帶著女營的諸位女兵一陣風似的走了,眼神中流露出一絲她都沒有察覺到的笑意。
這位昔日的同僚現在看起來倒是越活越肆意了。
宋時看著她眼下微微發青的眼眶:「你睡了多久?是太久沒給你放假了嗎?忙完這段時間你休沐幾天吧!」
「不用,我暫時還不想休沐。」程嘉柔的眼神動了動,不過最後還是沒說什麼,只是將手上的文件交給宋時。
「京師那邊的消息,一級區域的官道已經全部修繕完畢,二級區域的官道也快要接近完工。三級區域目前還要一段時間,不過萬物工坊最近做出來了一個好東西!或可以同玻璃一樣行銷海外!樣品已經送到了南京了!或許可以先提供給巡檢司和教育部。」
「哦?」
宋時看著門口這輛比一般馬車要大上一半多的四輪馬車,有些晃神。
她之前是提出過想要一些更大更快的馬車充當公共運輸的助力,沒想到萬物工坊速度這麼快。
不過想到萬物工坊旁邊就是高爐鋼廠,想必之前最大的問題彈簧,已經解決了。
大魏的馬車為了方便轉向,主流的還是雙輪,而四輪的馬車不僅大了許多,就連造型上也大氣精緻了不少,尤其是那四個車輪,鋼製的骨架外套著一層黑色的橡膠,上面花紋繁複。
那是宋時找人從南洋好不容易移植過來的橡膠植物,只能在瓊州等地生長,等了好久才積攢了這些,萬物工坊就這麼霍霍了?
那他們還有功夫給自己做蒸汽機、紡織機、自行車、火箭炮嗎?
能用的人還是太少了!
她想要攀的科技樹也無法一蹴而就。
宋時不禁有些感嘆。
爬上去看了一下,這個四輪馬車不僅外觀大氣,裡面陳設也算奢華,空間安排的規整有度,玻璃做窗,頭頂也開了一個天窗,採光不錯,即使在車廂里,也能看書的程度。
旁邊還有收攏的小桌板,如果支起來,寫字吃飯應該也不礙事。裡面大概能坐4-6個人,如果去掉那些設施,裝載貨物也應該不錯。
「這馬車是四輪的,對道路的要求很高吧?」宋時轉頭問程嘉柔。
她點了點頭:「對,只能在平整的水泥路上行駛,到了石板和黃泥路上,即使裝了四個彈簧片也會有些顛簸。但是在水泥路上卻平穩的能看書!等官道修到南京,想必這馬車就能派上不錯的用場!」
「不錯可以按照這個骨架做出低,中,高不同配置的四輪馬車,根據買主的身份再細分!」
兩人上了馬車體驗了一番,果然比起之前的馬車在減震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相比火器這樣的東西,與戰爭無關的高附加值產品卻是宋時最喜歡的外貿利器,況且這樣的馬車想必大魏的那些富商也會喜歡。
市面上流動的白銀還是太多了,宋時多少還是想要再收攏一些回來。
要知道,宋時賣給洋人的無相散,一人使用的分量已經漲到了六百兩了!
不過她剛下馬車,就收到了賀章從前線傳來的消息。
他派人押送了兩個人過來。
卻是:兩個西方的傳教士!
第144章 洋人要說,其實大魏的西洋人……
要說,其實大魏的西洋人也不算少。
用了一生精力融入大明的利瑪竇,也是花了十年時間學習大魏的言行舉止,才打入了當時的士人階級,得以傳教。
然後就被利瑪竇找出了一條學術傳教的路徑,耶穌教靠著被利瑪竇改良過的教義,以及利瑪竇的人格魅力倒是在京師也引起過不小的波瀾。
繼承他衣缽的湯若望,為了在大魏傳教也通過澳門那個小基地往大魏輸送了不少的人,他翻譯的《遠鏡說》就很細緻的講解瞭望遠鏡的製作原理,不過直到宋時破解了玻璃的製作方法後,千里鏡才成為了軍中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