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柔一一記錄:「不過如果交由各地自省,會不會有貪污瀆職的情況……」
「當然會有。」宋時語氣很輕,她露出一個笑容:「如果在我高薪養廉的情況下都做不到管好自己的手腳的話,那就去挖礦吧,遼東、大琉球,瓊州都還很缺人手,苦役營也常年人手不足。」
程嘉柔看了一眼宋時臉上的表情,沒敢對上她的眼神,繼續埋頭寫文書。
「啊,對!既然是新秩序,新規矩,就請陛下與宗室帶頭救國吧!」
宋時看著地圖:「不管是誰,只要有進行商貿交易,就要納稅,哪怕是皇家手下的官營商行也不例外!至於各地殘存的藩王宗室的產業,已經去世和叛國歸降於逆賊的就收歸國有,其他的也要按例登記。」
程嘉柔寫文書的手頓了一下:「這樣是不是有些大不敬,千古以來還沒有說皇家也要納稅的……」
皇權天授,如果身為天子的皇族也要納稅的話,那豈不是……
後面的話,程嘉柔簡直不敢想。
「以前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你把文書交上去吧,鎮遠侯在京師修身養性了這麼久,也要為大魏的未來再干點活了。」
宋時笑了笑,反正這措施推行出來,龔敬也不算孤軍奮戰,戶部肯定會鼎力相助的。
戶部早就不滿於皇帝的私庫不與國庫一體,千方百計想要挖皇室的家底,尤其是削減宗室的開支這一條。
要知道,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魏也是被太祖這種養豬一樣的藩王政策拖垮的。
不會幾何倍增遠離,搞不清楚子子孫孫無窮盡的道理,安排出的養豬政策,讓大量不能從政不能從軍的宗室成員都要靠國家養著,簡直是對於國庫的巨大消耗。
雖然現在的宗室因為戰亂和福王之亂時間人數已經銳減,但是不提前做好準備的話,只會重蹈覆轍。
宋時現在不僅要削弱皇室的光環,更必須要把宗室們趕出去幹活。不然以後占下的朝鮮、安南、日本、甚至南洋、澳洲……怎麼光明正大的安排人手統治梳理。
不把人趕出去見識天地廣闊,一生都鎖死在方寸之地只會讓人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眼前那些許的利益。
她不怕人造反,造反只能說明分配製度出現了問題,但是她很怕造反的人裡面只有蠢才!
相比宋時,戶部對於空的跑馬的國庫肯定更加心焦難耐,之前已經好幾次暗搓搓的催宋時將沿海貿易的關稅公布交上了。
至於新帝,那也沒辦法,就他那幾個空蕩蕩的皇家商行,不趁他還弱的時候將格局定下,難道還要宋時掏腰包去養他和他的宗室?
宋時看著手頭空蕩蕩的餘額,那可是她辛辛苦苦賺的錢!
現在她手頭上除了剛剛從江南富商手中收繳又馬上花出去的資金,手上能用的錢只有10萬兩了,其他的錢不是用在基建民生上,就是用在軍事裝備維持上,或者用在維持海外糧食通道上。
尤其是為了安撫左家軍,剛剛支出的那一百萬兩,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而商稅的運行到完善,肉眼可見的還需要一年半載才能敲定。
對於宋時而言,第一個經濟危機已經逼近!
第134章 開海大魏想要開啟大航海,需……
大魏想要開啟大航海,需要什麼?
一個穩定的而安全的國家環境,是所有大型項目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資源和人力都能有效調動,給予遠行的船隊從政策到軍事上的保護。
而充足的資金和發達的工商業,才能讓大航海這個風險和收益同樣巨大的產業,擁有啟航和開拓海外市場資源的動力。
大航海,它不能完全由官府主導。
否則上位者一念之差,就會讓七下西洋成為絕唱,它必須有來自民間持之以恆的嚮往和動力。
同時,它也不能完全由民間主導。
一心只想賺錢的商賈只會在達到蘇門答臘島後,在利益和風險達到平衡時,就會選擇安於現狀,拿著金錢迴轉,拒絕繼續投入。
然後,才是先進的航海技術以及造船能力,這反而是大魏最不缺乏的東西。
不管是人力、資源還是航海技術,大魏一直屹立在這個世界的巔峰。
雖然在連年的戰亂中有所衰退,但是宋時從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永明城旁邊不凍港的船廠,大琉球島上不許隨意砍伐的樹木,以及從全國各地搜羅的匠人和萬物工坊持續數年的鑽研。
大魏最缺乏的其實是對於海洋的戰略意識!
華夏幾千年來一直都是一個農業為主的大陸國家,雨熱同期,縱深廣闊,橫跨溫帶和熱帶。即使地形和水源上稍有不足之處,也在這片陸地上生活的人們,數千年矢志不渝的改造下,已經成為最適合他們生存的模樣。
而整個藍星,除了歐巴羅的地中海和南北亞墨利加大陸中間的加勒比海。
也只有華夏的大陸架上得天獨厚的擁有著一連串的島嶼,層層遞進,如同珍珠項鍊一樣散落在帝國的疆域,循循善誘的引導著帝國往熱帶資源更加豐富的地方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