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前頭的兩個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們身後的兩個徒弟,回望防疫營的眼神中閃耀著恐懼以及……異樣的渴望。
這也不怪徒弟,畢竟中醫的傳承講究一個尊師重道,所以徒弟進了師傅家門,那自然是得當個僕人使喚上五六年,在櫃檯認認草藥又是四五年,等開始傳授醫術,又是七八年,祖傳秘方是絕對不要想了,但凡能學一兩個傷寒方子也算是受用無窮了。
等到學成後出師,還要再給師傅免費幹上幾年,等到最後能自立門戶的時候,數十載光陰已過。
更不用說其他更加複雜避諱的關係了。
而如今,在那層層壓榨下,突然那塊天被捅了一個窟窿,有人告訴他們,只要三個月!
不僅有人教,還有人管!
只要三個月,就能當個坐堂大夫,能拿上固定月錢。
這和需要辛辛苦苦做牛做馬幾十年,才能換來的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相比。
這怎麼能不讓人心神動搖,難以自持呢。
-
而城門外,來自巴蜀大順軍張顯仲的使者已經遞交了帖子。
張顯仲,永輝朝起兵造反的義軍之一,不過當時時局糜爛,烽煙四起,面對民亂朝廷多以安撫為主。
於是張顯仲帶領一群手下,多次接受詔安,吃飽喝足擴軍整裝後再繼續殺官造反,多次在負責剿匪的左昂手下逃出生天。
如此反覆詐降,在亂世之中保存實力。
在闖王拿下京師自立後,原本的起義軍內部勢力分散,紛紛自立為王,互相吞併。
張顯仲帶領手下的西營攻入了武昌,自號為大順軍,與漢江旁的左家軍遙遙相望。
當時的大順軍為了立名,不但第一時間拷貝了大魏的官制和制度,還兒戲一樣的在武昌舉行了一場科舉,當時還有不少湖廣地區的士子眼巴巴的去參加。
不過隨著闖王占了河南和京師,入主中原後。闖王手下的地盤卻也成為了四戰之地,各方勢力角逐的對象,直到被入關的女真人灰溜溜趕回陝西老家。
就在局勢一片混亂的時候,左昂憑藉多年來和起義軍相愛相殺的經驗,搶先一步奪下了湖廣,占據了糧倉。
被趕走的大順軍自然也不得不吐出了這塊肥肉西進,回了巴蜀之地,聯合當地的土司彝羌勢力,趁秦良玉北上勤王之際占據了巴蜀。
到了巴蜀以後,大順軍的日子也不好過。
自古以來,中原先亂蜀未亂,中原已平蜀未平。
就地圖上來看,巴蜀之地是個好地方,天府糧倉,經濟富裕,偏處一隅,又有重山環繞,天險重重,只要把住關隘就是一個亂世之中休養生息的好地方。
但是這樣的好地方,即使是丞相這樣的天縱之才也很難憑藉此地入主中原。
因為這地方不僅土司彝羌勢力複雜,還有土匪成窩,土匪中又以搖天動、黃龍這兩股勢力最大,也被稱為:搖黃十三家。
大順軍雖然輕鬆趕走了秦良玉,與搖黃十三家表面上達成了平衡,但是實際上大順軍不僅沒有收服當地複雜的土司勢力與土匪,還要分出兵力去防守,以免對方作亂,自己為了養兵,還要分出一部分人去屯田種地,這兵越養越少,倒是讓自己的陷在了巴蜀。
蜀地民風彪悍,尤其是川北的搖天動早已形成一股固定勢力,和當地土司蠻族勾連在一起,早年有秦良玉在,白杆軍多出本地,赴山地如平地,而且同樣和附近勢力關係牽扯,大家同氣連枝,哪怕立場不同也多少有些顧忌,還能鎮得住場面。
到了大順軍這裡,為了平定各方勢力,張顯仲在蜀中大開殺戒,想要以鮮血鎮住蜀中百姓,但是依然民亂不絕。
因為巴蜀盆地雖然有糧倉的美稱,但是畢竟面積有限,加上小冰河時期的影響,供養當地百姓已經是勉強,加上大順軍的數十萬大軍,自然有些難以為繼。
而江南亂了之後,商路斷絕,蜀錦也難以運出銷售,於是蜀地怨氣越發重了起來。
再加上周圍的滇黔之地,一個比一個難搞,也一個比一個貧瘠,總有成群的土匪下山劫掠。
雲貴川三地,自古貧瘠多山,山林如海瘴氣密布,哪怕是以現代的基建水平,立國幾十年
也才堪堪讓這三個地方脫貧攻堅,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蜀地還好,起碼有水路可行,自春秋戰國時便開始耕耘,但是雲南和貴州都是剛收攏回來不久的地盤,早年都還是屬於蠻夷之地,由當地土司自行處理。
除非打通兩廣,才能從連綿的群山之中開出一條生路。
不過兩廣沿海,一直都是紅旗幫的地盤,也是宋時的目標,她自然不會讓他人插手。
因此,張顯仲就這樣困在了巴蜀之地,隨著闖王被逼的南下,張顯仲自然也感覺到了危機,他也試圖在闖王南下的時候出兵接應,如果能和闖王軍聯合在一起,多少也能獲得一點喘息的時機。
作為能反覆詐降的人物,他自然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