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低廉的成本下是奴工們的斑斑血淚,雖然大魏開國時就規定了庶民不能蓄奴,官宦之家的奴僕也有規定的人數,《大魏律》中明確規定了禁止典賣奴婢和逼良為奴的條款。
不過,當帝國崩潰的時候,不管出發點有多好的政策,最後都會因為法紀廢弛和執行失利而變得面目全非。
江南地區,由於數百年的開發加上海上貿易的興盛,早已成為了富貴鄉,隨著近些年的天災頻頻,蓄奴情況越發的嚴重起來。比如先帝時期的閣老就蓄養過上千女奴,讓其在自家的紡織工坊幹活,年紀大了之後再轉手賣出,再比如手藝高超的繡娘或者其他技術人才則納為妾室,禁錮其身。
改田為桑後,江南人口糧食大量依賴湖廣地區或者進口,哪怕是水鄉也難以產出糧食,畢竟水田改為了桑田,高坡則種上了茶樹,需要糧食的時候只能去購買,而糧食的價格則掌控在大商人的手中,哪怕是通過自身努力賺取的微薄銀兩也很快就消耗在食物上面,稍有天災人禍就只能賣身為奴……
這些不過是江南市場經濟吃人的滄海一粟,正是這些廉價的奴工也撐起了江南地區的經濟,導致絲綢、瓷器、棉麻布匹等能以極其廉價的價格行銷全國甚至全世界。
宋時早就在打江南的主意了,但是江南的情況非常複雜,重不得,也輕不得,直接打過去根本不現實,因為人家還在三瓜兩棗的交稅呢,但是放著不管,只會讓江南地區根深蒂固的宗族勢力越來越難以對付。
宋時一開始想的就是從經濟的方式下手,只要攻克了紡織業,達到代英當年一半的情況,多少能藉此插入到江南的局勢之中。
所以永明城的工坊安遷過來雙港以後,萬物工坊最為繁忙。
因為宋時走的時候留下了一本厚厚的手冊寫滿了待改進的項目分類,其中每優化一項工業設備的生產流程都能獲得除了銀兩以外,還有立名做傳的機會,貢獻大的技術人才可以直接用名字姓氏命名改進的機器。
這對於曾經是流民或者是匠籍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留名青史的機會,而且琉球發行的琉球報上,每旬都會拿出一個版面專門刊登對於一些優化工業生產或者行政問題的小故事。
來自身毒的優質棉花源源不斷的運輸到雙港,而約制布料產量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紡紗機,而紡紗機和織布機一直是被宋時與鋼鐵一起被列為第一梯隊的重要項目,每個優化改進的獎勵都有足足千兩。
因此每個人都卯足了勁,經過三個月的努力,萬物工坊終於改良了傳統的水力紡紗機,把紡紗機的產量足足提高了一倍,而且不再需要之前那麼多的人手,更多的人可以空出去干別的活計。
隨著紡紗速度的提升,織布的產量也越發的加快了,甚至好幾次差點將身毒的棉花用完了,導致嘉娜那邊已經開始提前和江南那邊商量增加購買棉花的渠道。
在大琉球用身毒產出的棉花做成布料和衣服,雖然優先供應給軍方,但是因為產量太大了,紡織機的改進還沒跟上速度,有一小部分的紗線出現在江南地區的市面上。
江南那邊已經有不少的人前來打探這些棉紗的來源,這還是宋時有意控制的結果。
機器的疊代對於工業的效率提升無疑是巨大的,雖然現在只是棉紗,但是一旦紡織機改進成功,那麼對於江南的經濟打擊將會是巨大的。
「對,我想廢掉奴制!不管是是從軍還是耕地織布,他們的價值都不應該這樣浪費在那些富商的腳下,他們是大魏的子民,這個大魏也有他們的一份!而不是成為誰家的私奴……」宋時斬釘截鐵的答道。
龔敬嘆息了一聲:「所以你才要聯合左家軍,引誘闖王南下。」
左家軍找上門來以後,宋時很快就修改了自己的計劃,雖然不用左家軍找上門來,宋時這邊也已經打算過段時間就對闖王動手了。
闖王雖然號稱百萬之兵,實際上不過噱頭而已,能用的兵馬不過30萬左右,其中精兵最多數萬,他的主要戰力還是強在占據了北方大量的馬場,因此騎兵甚多。
作為起義軍的首領他在起義軍中也算地位顯赫,只是永輝帝去世後,大魏崩碎,起義軍也紛紛打起來恢復大魏山河的口號,倒是讓他有些尷尬了起來。
只好也隨大流抓了個宗室拉了個旗幟,反而讓他之前的起義正義性被消解了不少。
這個時代的沒有什麼保密意識,人人皆好名聲,因此早先潛伏在各地的夜不收和錦衣衛源源不斷的將各地的消息通過這種方式傳送回龔敬這裡。
龔敬想起了宋時帶他看的那副《萬國堪輿圖》,這個世界如此的廣大,而大魏的人又是如此的少,如果分散到各地……
人,果然才是核心競爭力。
「行,我這把老骨頭,就再陪你們這些年輕人再玩一把,再造乾坤!別急,天塌了還有你爹我這個高個子頂著呢!」龔敬一把揉了一下宋時的頭髮,發出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