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杆軍原本就是在川地群山之中打出來的名聲,手中的白杆配鉤帶環,既可以在戰場上殺敵立功,也能用於勾環相連作為登山攀爬的工具,即使是懸崖峭壁也能翻過去,相比在山東之地練就的太子軍,白杆軍都是蜀地山民,從小就在山林中奔走,比起守衛平原城市,其實更適合山地作戰。
察覺局勢不妙的秦良玉也是在用自己和白杆軍,把太子從前線換回來。
不管什麼問題,一旦太子本人回來,想必就能解決大半了。
-
福王跟著南逃的群臣以祭祖的名義又重新回到了京師,這個他曾經以為會屬於自己的地方。
自從太祖定下了分封番王的決策後,一旦成年的宗室都會被分到大魏各地,只有這次的京師淪陷,天下四分,群亂畢起,不少的番王府邸被洗劫一空,甚至屠戮殆盡,剩下的人只好帶著家小投奔了濟南府的永輝帝。
因此宗室的人越聚越多,隨著人數的增多,大家的心思也慢慢的雜亂了。
尤其是看到永輝帝頻頻避而不見,太子又不在的情況下,隨著各種流言蜚語的傳開,起碼永輝帝身體並不好的消息是瞞不住的,畢竟從濟南府到京師這一路上,永輝帝根本就沒怎麼露過面,不少的宗室心中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盤算。
雖然明面上禁止番王和朝廷重臣來往,但是在永輝帝大權旁落的現在,一些暗地裡的小勾當自然開始蔓延。
整個朝廷仿佛就在醞釀著一顆大炸彈,隨時能將這個搖搖欲墜的大魏炸的粉身碎骨。
畢竟比起強硬的太子,軟弱的永輝帝要好控制的多。
既然永輝帝快要立不住了,那麼換一個人對於各方勢力自然更為合算。
但是太子根正苗紅,原本就是承祖宗家法立下來的,又在神器旁落的時候力挽狂瀾,不管從哪個角度都動不了他。
但是,如果太子,不是太子呢?
福王詫異的聽著下屬侍衛的匯報,一股狂喜直衝天靈蓋,幾乎控制不住雙手,他抓住了下屬的手臂:「你確定嗎?有抓到人證嗎?」
侍衛搖了搖頭:「只是猜測,據下屬收到的消息,在太子秘密抵達到歸安城的時候就已經身受重傷,但是三天後卻奇蹟般的恢復了過來,身邊的人還全部都被換了,據當時的人說,太子受傷的部位是心臟,根本十死無生,更何況是三天後就帶傷重新出現在眾人面前,這樣的傷勢即使救回來也要臥床月余。」
「更重要的是,太子收復京師的時候,曾經有個在紅巾軍呆過的流民,親口說自己在流民中的一個上級,和太子長的一模一樣,雖然他後來重傷不治,但是不少人還是記得他的說法,在閒聊的時候當成談資說與眾人聽。」
因為陳漁安排的任務瑣碎而且緊急,所以閒暇時間那些勞役就喜歡聚在一起,說些奇聞怪談,這也是福王的人優先傳播流言的首選地。
只是這搜集到的消息在被整合後,卻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又真實性頗高的猜測。
這不由的不讓人懷疑,太子是不是真的為了維持住形勢,暗地裡找了個替身,並且用替身替換了自己。只是之前的時候太子身邊的人已經被全部換過一遍了,要不是遇到了那個沒死透的流民曾經在紅巾軍中見過那個替身,恐怕這件事情還能被掩藏過去。
實在是當初歸安城一事太過匆忙,即使太子有意遮掩,但是牽扯到的人也太多了,實在難以周全。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今在前線奮戰的那個人,到底是太子!還是替身?
福王聽到這話後,陷入了沉思,他立刻想到了當年的情況。
人有相似,但是太子這個卻不算意外,他依稀記得,當年永輝帝的皇后生下的是一對雙胞胎,但是卻被欽天監觀測到「雙星爭輝」的不詳天象。
當時福王的母妃利用這個天象大做文章,搞的滿城風雨,幾乎就要成功的時候,那對雙胞胎中的弟弟很快發了高熱而死,只剩下了太子。
此時最後不了了之,他一向最討厭太子,就是因為當時正值他和永輝帝競爭太子之位白熱化的階段。結果就是因為當初太子出生後,群臣以永輝帝有後,相比當時還年幼的福王更適合輔佐為由,徹底將他趕出來京師。
現在看來,當年所謂的高熱而死,不過是皇后偷梁換柱的把戲罷了。
「居然這樣膽大包天混淆皇室血脈,簡直是天理難容啊!」福王當然一口咬定就是替身,他由衷的感到一陣狂喜,自從被打碎太子夢後,他從未感覺到自己離那個位置如此之近。
那種主宰一切的權利又回來
的感覺實在是讓人上癮。
侍衛低著頭,不敢插話,旁邊的幕僚趕緊趁熱打鐵:「恭喜大王,賀喜大王,不管這個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太子身份有疑已經是鐵板上釘釘,大王應該立刻聯合宗室,剝奪太子的掌兵權,把這件事做成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