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衛插上了這根輸血管,不管是南洋的糧食還是永明城的火器鎧甲,或者是在對馬島配置好的高標準火藥,以及大琉球剛剛研發的大批量青黴素,源源不斷的供應上了前線,甚至還有餘力,通過渤海灣,往打到了天津衛的太子軍輸送部分補給。
嗯,起碼通過陳漁的船直接運輸到天津衛的物資,不至於繼續被層層盤剝,能按時按量的供給到太子軍了。
不過供應三方的後勤,即使是陳漁也感到了不少的壓力,畢竟遼東打下來的地方安置也要糧食,鎮遠軍也要糧食,太子軍那邊,難道還能從女真人手下收復的地方挖得到糧食?
好在終於斷掉了永明城到了建州衛由朝鮮軍幫忙的運輸後勤路線,把這群人送回了朝鮮,不過由於鎮遠軍的待遇確實非常優渥,不少朝鮮軍尤其是之前大魏軍的後代,紛紛請求加入鎮遠軍。
陳漁選了又選,才挑了一些填充進了輔兵營之中。
等到其他落選的士兵回到朝鮮後,對於鎮遠軍中所見所聞,引得朝鮮國內又是一陣動盪又是後話了。
永明城本身的開墾的和種植還是可以自足的,甚至還能供應一些糧食給到鎮遠軍,淡水港第一批種植的作物也馬上到了快要收穫的季節,只要熬過了這幾天就能得到補給,糧食的壓力雖然大,但是還能勉力支撐。
不過最讓陳漁擔心的還是:時間不多了。
已經快進入十月,在遼東的地界,已經開始飄雪了。
天氣一轉冷,士兵的保暖和防寒方面就更容易出問題,低溫對於戰鬥的意志力也會有減弱的情況。
賀章雖然在山海關牽制住了一部分的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兵力,但是主戰場還是在太子軍那邊,畢竟以永明城的兵力,是無法完全守住整個遼東的,一旦氣溫降下來,鎮遠軍的處境就會越發的艱難。
如果不能在半個月內攻破收復京師,那麼太子軍就要繼續退守濟南府,陷入一場膠著而持久的戰爭之中,鎮遠軍也將不得不吐掉已經幾乎整個被打下來的遼東,退回到長白山後面。
打掉了這波主力北上的將士,隨著冬天運河結冰到能通人行
的程度,黃河天險能否守住,也是個未知數。
更有甚者,大魏的朝堂局勢,是否還能支撐的住下一次的收復戰,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而叛軍闖王,黔地白蓮,以及其他內鬥中的各方勢力也都悄然的把目光投射了過來。
大魏是氣數已盡,還是女真真當天命,就在此一戰了。
就在眾人將視線都焦聚到了京師的時候,被女真人和蒙古人所占據的京師也在悄然的醞釀著一場殺機!
第98章 風起天津衛的太子軍中,一群年紀……
天津衛的太子軍中,一群年紀不輕的軍事參謀坐於堂下,對著一副軍事地圖議論紛紛。畢竟已經打到了天津衛,距離京師只有幾十公里,而北京城外地勢太平,並不適合作戰,具體作戰方式還需要討論一番。
太子一身戎裝站在旁邊,看著大家討論,臉上沒有任何神情,看不出喜怒。
通過渤海灣,來自海上的運輸線被打通,來自永明城和大琉球的物資讓這支軍隊終於獲得了一絲喘息的機會,畢竟他們和女真不同,面對已經被蹂躪過的大魏百姓,作為王師的他們也做不出強征糧食物資的事情,甚至還要提供一些糧食物資以安撫百姓,手中的資源越發捉襟見肘。
大魏能做到這一步,尤其是積攢起一大批的騎兵以面對女真的鐵騎,其實還要依靠當年代元的支持。
從秦漢起騎兵對於戰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幾乎是整個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戰力,但是戰馬一直都來源不足,尤其是代宋時期,沒了北方草場和天險,根本無法支撐起大量的騎兵,只能被北方鐵騎壓著打,能夠支撐數百年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而代元統治了中原後,做了一件不管是哪個中原王朝都不會做的事情,所到之處:毀地破城,興建馬場。
甚至連江南的魚米之鄉都不放過,堪稱一句喪心病狂。
大魏繼承了中原後,也順帶接手了那一批批南方的馬場,才不至於在丟失北方之後,如同代宋一樣,面對遊牧鐵騎毫無還手餘地。
基礎騎兵能保證上,太子軍最大的問題反而是缺乏足夠的主將。
大魏的將軍,大多在京師淪陷之前的奮戰中喪生,或者退守邊疆無法插手京師的局勢,目前集結而來的太子軍,前身還是太子的侍衛營,早先大多沒有受過太多的軍事訓練,也沒有太多的主官可以利用,還是這一兩年的剿匪訓練和對女真小規模作戰中慢慢攢出來的。=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