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柔站在高高的甲板上看著岸上騎馬而來的宋時,露出一個矜持的微笑。
心裡卻默默的道:你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
第87章 蓬萊閣被燒宋時看著程嘉柔和她身後的……
宋時看著程嘉柔和她身後的那些女吏以及原本在永明城各個部門工作過的同僚,簡直感激涕零!
不愧是龔敬!乾的活就是靠譜!他自己在永明城坐鎮,卻幾乎把半個永明城的人才都搬了過來。
除了一些要保持永明城的基礎運轉的人,其他不管是造船,造紙,挖礦,冶煉以及火器局、都水監的人通通都打包了一部分過來,就連新一批剛剛通過了考核的選材人士也來了。
宋時還在後面那條船上看到了之前沉迷搞青黴素的老道士,好傢夥,她只是讓他推薦點道教人才,過來傳一下教,蠱惑一下土人,讓土漢融合的速度加快一些,他居然親自來了!
沒有時間客套,宋時抓起船上的人就開始就地開會,解釋當前大琉球的情況,要不是考慮到許多人有暈船和水土不服的情況,她恨不得現場就把手頭的事情一項項的安排下去。
送大家回了新修好的水泥房,一開始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主要集中在離島和雞籠港修建隔離區,安置流民了,確認沒有問題的流民除了在雞籠港附近安排工作,其他就會再轉移到淡水港,隨著鄭氏運輸過來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淡水港空餘的房子有些少了,大部分還是鄭氏商行走之前留下來的,只能讓大家先相互湊合了,反正水泥木材和人工都不缺,過兩天就可以解決了。
程嘉柔被安排和宋時一個房間,進了屋,宋時還沒開口,程嘉柔就開口道:「你在永明城修的蓬萊閣被燒了!」
宋時:「???」
蓬萊閣是她之前的時候為了推銷玻璃和一系列的產品在永明城修建的玻璃建築,裡面放了不少定製品,為了吸引那些南來北往的商人,很是下了一點功夫,在北方搞了這麼一個華而不實的地方。
效果很挺好的,畢竟60%的高採光格局,在磚木建築為主的古代還是很抓人眼球的,除了降溫的時候能當冰箱用倒是也沒有什麼問題!反正大降溫的時候港口也接近結冰了,沒有什麼船還能過來交易。
不過,怎麼會燒了!!!
「誰幹的!!!那裡面還有很多獨家的非賣樣品啊!下一批要交的貨救出來了嗎?」
程嘉柔:「是日本那邊過來的荷蘭人!嗯,也可能是西班牙人,反正都一樣!」
自從宋時開始大批量製作玻璃製品和鐘錶後,不過兩年,整個大魏沿海地區的玻璃和鐘錶價格都被永明城打下來了。
打價格戰這方面,不管不管是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都是要從萬里之外的本土運送過來,運輸成本在那裡,價格根本少不下來,而宋時這邊破解了那些產品的配方和細節奧義後,不僅東西比西洋貨更加符合大魏人的審美,價格更是跌破底線。原本大魏的審美就是朝貢體制影響周圍的一部分,就連後面太祖發售的寶鈔到後期跌落成了擦屁股都顯硬的廢紙,但是依然可以憑藉紙上面精美的防偽印花,在南洋各國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性收藏品。
大魏人都說好看了,那在周邊的銷路自然差不了。就這樣直接廢掉了西洋人的半邊貿易支柱,不得不用更多的金銀、皮草、香料、象牙、火器等等來交換之前的貿易數量。
因此永明城的港口一開,就有不少的西洋人或者僱傭的日本人過來打探消息,但是永明城在修建時候就考慮到了安全這個問題,直接用內外城隔開了和港口商人的交易,只有蓬萊閣這個專門的賣貨場所才是對他們最開放的地方。
於是那些被西洋人僱傭的日本人,偷偷的趁著下訂單的時候,偏移了蓬萊閣中那些玻璃器具的方位,當天的
時候沒有什麼問題,等到第二天中午陽光透過玻璃窗投射進來的時候,沒一會兒蓬萊閣裡面就冒了煙。
一開始還以為是意外,畢竟事發的時候裡面並沒有人,但是卻被路過的程嘉柔看出來端倪,因為宋時曾經拿過一個放大鏡給大家表演如何點火,在程嘉柔的提醒下,大家很快找到了聚光點,回憶起來曾經動過那些器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