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長槍的戰術就那麼幾個:蓄力,突刺,收回!
直接把這幾個動作練成本能,就行了,其他的方陣、三才陣還有鴛鴦陣則是後期才需要掌握的。
出於最容易上手的的角度說來,宋時覺得最好的還是用鳥統。可惜鳥統的設計過於精密繁瑣,對於天氣的要求也很高,更重要的是產量跟不上,還無法裝配全軍,只能含恨放棄。
於是在永明城測試的時候,經過三個月訓練的新兵起碼在令行禁止和陣法變化上,要遠比之前龔敬他們自己訓練出來的方陣新兵要好上許多,戰鬥意志和技巧上也遠遠成熟許多。
陳漁最後不得不默認了宋時的練兵方法。
現在大魏還四分五裂,大家主要的心力也在統一國土上,即使現在永明城的主要經濟來源都來自於石見銀礦和對馬島的稅收,但是出於大陸將士的慣性,哪怕是海軍還是習慣性的只將自己的任務局限於護沿海,清倭寇,揚國威上。
新的領土必然會誕生新的勢力,你不爭不搶,空隙就會被別人占據,為了提高軍隊對於開拓的欲望,把目光從純粹的大陸上分散一些到廣袤的海洋之中,宋時和龔敬商量後,決定實施飛地的份子錢設計。
不管是對馬島,石見銀礦,還是琉球國,甚至剛剛打下來的大琉球雙港,所有的離海飛地利潤,除了用來支持永明城的運行和攻打女真支持大魏太子軍外,都需要預留一部分出來,每年按人頭分發到給全部的將士。
只有利益均沾,每個人都是海外飛地的受益者,才是最強的粘合劑,讓人迅速把眼神投向海外。
世界在變化,大陸不能陷入一成不變的固步自封之中。如果不努力開拓,去搶奪這個世界的資源,提高自身的能力,海上也會如同草原上一樣長出永恆劫掠的遊牧民族,即使是幾千年的天朝上國一直承受來自海上和陸地的雙面衝擊,也終究會有國傾家亡的一天。
即使你不想進行零和博弈,但是只要有足夠多的國家抱著零和博弈的心態,而你無法碾壓對方,就會被拖入零和博弈的漩渦。
現在看似荒涼的大琉球作為大魏的第二大島,除了上承日本,下啟呂宋,拱衛第一島鏈的軍事價值之外,其實還是有著非常高的經濟價值。
大琉球地處熱帶,除了大量待開墾,適合種植水稻的土地。木材,鹿皮的產出也頗為可觀,以及現在還顧不上種植的甘蔗或者菸草,成癮性的經濟作物,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硬通貨。
等到一年三熟的水稻機制完善,解決了最重要的糧食問題,大力開發大琉球的資源,光是蔗糖,鹿皮,鹿茸、木材以及沒有現在還沒有被鄭氏發現的金礦,宜蘭的鐵礦還有雞籠山的煤礦,不管是自己修建工業還是賣給對岸的閩地,每年的收益也有百萬之眾。
現在的大琉球確實堪稱一句:寶島。
代清會在一百八十年後選擇在這裡開建第一條鐵軌道路不是沒有原因的。
其次還有琉球海峽的保護費,之前的時候紅旗幫統一盤踞在海洋貿易線上,每艘路過或者停靠在淡水以及北港的商船都要按艘給保護費,大船一千兩,小船五百兩,不管是洋船還是大魏的商船,甚至日本的商船也不例外。
一開始龔敬的船路過也要給錢,直到龔敬開著船隊衝到到了紅旗幫的聚集點,和鄭一官見了一面,隨後,只要是掛著永明城旗幟的船,就免了保護費。
隨著龔敬的海軍勢力越發的蔓延,鄭氏的也隨之而收縮,但是宋時知道,這只是暫時的。
宋時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耕種的人力和上戰場的炮灰,器具的進步可以減少人力的消耗,讓更多的人空出時間來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她需要的是能夠算數識字,有科學意識,能總結過失的人才,除了軍隊、水師,對於管理、經濟、醫療、科技人才更是求賢若渴。
以大魏目前的識字率,這樣的人,自然很難找到,只能從已有的人之中慢慢挑選培養。
她在永明城的實驗室也需要儘快的搭建起來,永明城的煤鋼複合型水力工業線也需要搬過來,畢竟大琉球的氣候更適合全年無休的開工建造!對於燃料消耗的要比永明城少,永明城還在準備對付女真人的物資,大琉球要儘快爭取自給自足!
只是這活!也!太!多!了!
人!也!太!少!了!
-
宋時聽說來自永明城的船到了,裡面有她要的實驗室全透大玻璃以及過來幫忙的匠人和吏員,連忙抽空去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