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游擊戰那幾段和他講講得了,別的估計也用不上,你看著來吧,別讓他們一波死光了沒法牽制德川幕府就可以了。」宋時倒是不太在意,畢竟日本是個島國,也談不上什麼大縱深。沒有工業化的幫助,缺鐵缺礦,短時間也翻不起浪。
眾所周知,兵書這個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天差地別,道理很容易講,但是實行起來那就得看各自的掌控力了。
況且現在有機會不用自己動手也能擾亂日本局勢,不出手難道等日本和那些荷蘭人了解深入後,提前來個明治維新?
即使孤懸海外,這波大動盪,誰也別想逃過,中原想要穩定的時候,周圍才能穩定。當中原動盪的時候,誰也別想隔岸觀火玩一場黃雀在後。
-
宋時讓一支船隊帶著天草六郎改行去了對馬島,主要打了這麼久,很多火器實戰後的相關修改意見以及物料補充需要跟上,乾脆再讓他們對馬島上整理一下資料,補充物料。
畢竟經過兩年多的整理,對馬島已經被宋時建設成了易守難攻的堡壘,畢竟處於朝鮮和日本中間,不下點功夫實在鎮不住他們。
把路上打劫的收穫也一併運回對馬島,尤其是從薩摩番收穫的那麼多船隊,再修修改改,給對馬島用也不錯。順便讓他們幫忙運輸一些戰利品回永明城。
而宋時則帶著船隊一路直衝返回琉球國,路上倒是也沒有閒著,畢竟打薩摩番是奇襲,講究的是速度,所以從薩摩番到琉球國的那些大小島嶼還沒有挨個去說服他們,認清現實。
畢竟薩摩藩奇襲琉球國的時候,不僅是薩摩藩那邊的勢力沒有動靜,就連原本掌控在琉球國境內的奄美群島也沒有任何動靜,甚至她路過的時候還能看到對面的島上插著的還是薩摩藩的黑旗。
這就很值得討論了,到底是寡不敵眾,忍痛附賊,還是早有勾結,這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宋時一路上給奄美群島、德之島、沖永良部島等來了一大波的大清洗,底層人可以人云亦云,但是這些高層沒一個能逃過宋時的審批,並且宋時還安排上了自己的人。
畢竟以後,這就是屬於永明城的島鏈補給線了,以後經營大琉球都是能派上用場的。
-
等宋時到了琉球國的時候,離她出發已經是七天後了。
而等她到了琉球後的第一個消息就是:琉球國的國王他跑了!
也不能這麼說,應該說,琉球國的國王帶著自己家的人,渡海去找大魏王庭了。
雖然以前蘇門答臘也有這種情況,因為各種這樣那樣的,國王或者王子帶著家屬來大魏朝貢,最後就留在大魏不走的,甚至南京還有他們的埋葬點。
但是……
宋時真的遇上這玩意也是很無語。
她感覺琉球國應該是被薩摩藩的這次突襲嚇破了膽子,但是你tm能不能理一下你們琉球國的百姓啊!
而且大魏這個時候正在準備收復京師,能不能別去添亂啊,萬一死在大魏戰亂的時候,這狀況,簡直不敢想。
迎接宋時的居然是琉球國剩下的一些官員,以及祝女們。
在正統的琉球勢力離開後,剩下的在琉球國能有些影響力,願意繼續留在琉球國的人也就是這些了,宋時還能透過人群中看到之前在別館被她救出來的嘉娜,靜靜的站在人群中,對著她微笑。
看到宋時的到來,那些琉球官員幾乎涕淚俱下。
畢竟和琉球國王關係好的幾乎都被琉球國王一船打包帶走了,剩下的都是還對琉球故土抱有期待之心的。
宋時也不能轉身就走,在她的規劃藍圖裡,琉球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節點,也是構建大陸第一島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君不見三百年後,花旗國在琉球國的地界上建立了多少個軍事基地。
當海洋被徹底開發連結全世界的時候,不沉航母還沒有出現,第一島鏈就是保護大陸的最便捷省力的存在,全世界也只有大魏能擁有如此安全的島鏈和海域保護。
宋時還能怎麼辦,硬著頭皮干啊!
哭成一片的琉球官員遞給了宋時一封信,上面有琉球國王的銀印(大魏給的身份證明。),宋時沒看,給了陳漁,這種倒
霉玩意還是讓陳漁處理吧。
她挨個的和官員對話,收集目前琉球國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