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只讓旁邊的夥伴幫忙登記,讓修船廠的人等卸貨以後過來看看這船的小毛病。
王恆宇帶著一群人,走在這平整的不可思議的路上,滿眼都是好奇,一邊問旁邊接待的劉旭:「我記得我兩個月前過來的時候還是一片荒地漁村吧?你們怎麼做到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就修好了這麼大的一座城池?」
「嘿嘿,我們這個城確實才修了兩個多月,其實還沒修完,不過最重要的城牆和大體的框架都修好了。之所以這麼快主要就是因為水泥啊!」
「你們看這地面,只要用水泥混合石塊沙子還有水,無需像青石板打磨雕刻或者青磚一樣開窯燒制,當然如果把石塊替換成青磚效果自然會更好。而且水泥不挑地形,就算在水中也能成型,我們的港口就是這麼建成的。」
「調和好的混泥土直接鋪好以後,一天之內就能幹了,兩天就可以正常使用行走,只這還是因為我們永明城的天氣過於寒冷,如果是在南方的話,那邊氣溫更高,速度還能更快。」
王恆宇看著遠處高大的城牆,不由感慨:「僅僅才……兩個月!就能完成以前數年才能完成的事,你們這個水泥……怎麼賣的?」
劉旭笑了笑:「這就要問蓬萊閣的人,蓬萊閣這兩天剛開的,是宋大人專門為你們海商準備的,這邊請上馬車。」
他對著港口旁邊的驛站老闆出示了一塊黑色的木牌,對方點點頭在本子上劃了一筆,然後讓人領著他們一大群人往前面一輛大馬車去。
說是大馬車,因為相比一般的只能坐三四個人的車廂,這馬車無疑是要寬敞的多,幾乎能坐下十來個人。
而且車廂上還堆滿了貨物,整輛馬車看起來就像個巨無霸,拉力卻僅僅是前面的兩匹馬。
永明城別的不說就是木材多,而自從開始使用水泥後,建築所用的木材基本都被節約了下來,更多的供給船廠和其他地方,比如車馬行,再次一點的就是木炭和造紙了。
現在整個人永明城都是水泥鋪路,好走的很,所以宋時特地找工匠們特地設計了大號的馬車,接送港口到城裡的人來回,形成公交車模式,車頂上還能堆貨物。
不過這樣的馬車因為載重太多,只能走鋪成好的水泥路,一旦進入黃泥路,就會陷入其中,兩匹馬根本拉不動。
只能在城裡用用,主要還是把海商運過來的各種貨物更快的運送到倉庫儲存起來。
聽了劉旭的解釋,眾人新奇的上了馬車,的確和其他的馬車比,要顛簸一些,因為一開始就定位載貨和公交,為了裝更多的貨和人,在舒適度上就得做出一些犧牲。
「我們坐馬車不需要交錢嗎?」旁邊有個小廝好奇的看著劉旭收起的黑色令牌。
「我們這裡基本不用錢,都是算工分的,我的職責是接待你們這些客人,所以坐馬車是免費的,會由蓬萊閣結算,如果是來港口和修船廠上工的人,他們每天有兩次免費的坐車機會,超過的話,會在月底用工分抵扣,而且我們這邊吃穿住行都是由工分決定的……」
小廝聽的目瞪口呆,雖然他跟著王氏商行走南闖北也算見過不少世面,但是這樣的生活卻是想也不敢想的:「如果想走呢?」
說完他就覺得自己說了句廢話,這樣的日子誰會想走啊?更不要提現在四處戰亂,雖然還沒波及到沿海地區,但是江南卻也是流民遍地,能有一個地方收留吃住已經算天大的福氣了,他搭上王氏商行,也不是要風裡雨裏海上漂泊著,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餵了魚。
「可以,永明城並不阻止人離開,但是因為永明城的人大部分都是流民,幾乎可以說都是被救回來的,如果要走,先要在永明城干夠五年以上,期間攢夠五萬積分,就可以換一張離開的船票。15歲以下的因為還未成年,期間永明城會提供足量的食物還有識字學習手藝的機會,等25歲後才可以自由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才五到十年?」周圍的人聽的有些人心浮動,雖然大魏禁止奴隸買賣,但是在座的除了王恆宇以外誰人不是欠了二十多年乃至死契才能換來一個上船的機會。
王恆宇神色不變,卻淡淡的將話題轉移到其他地方:「之前聽你說,蓬萊閣裡面還有一些西洋玻璃製品,不知道作價幾何?要知道自從泉州開放海禁以後,外番商人絡繹不絕,帶來的西洋製品數量也並不少……」
劉旭見王恆宇轉移話題,自然知趣的不再提及,只是道:「大人放心,我們蓬萊閣能擺出來的東西,絕對是有特殊之處的,不說木材水泥皮草人參那些特產,就是那一人高能將人映的毫塵畢現的銀鏡就絕對足夠讓人驚艷,況且我們的鏡子和西洋那些普通的鏡子不同,其質如鋼,哪怕遇到極端情況碎了,也會碎而不裂,絕對不會傷到貴人。」
原本還神色淡淡的王恆宇這才來了興趣:「碎而不裂?這怎麼可能,中原研究了西洋的玻璃也有幾十年,雖然能勉強仿製出一些成品,但是在色澤,透明度和技藝等各個方面還是有些差距,更不用說這種聞所未聞的技藝了,眾所周知,玻璃是極易碎裂傷人的,甚至比瓷器更脆弱。」
劉旭笑了笑:「小人說的再多,也抵不過眼見為實,大人到了蓬萊閣自然能夠一探究竟。」
「我對蓬萊閣的好奇心更重了,希望不會讓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