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煥順走他的鼓錘,再也不讓他玩這個了,叫冬冬去廚房洗了根嫩黃瓜給兄妹倆啃。
劉氏看出女兒今天高興,他好久沒見楊思煥這麼開心了,卻也沒問她為什麼,只是透過門盯著院子裡的萬年青自言自語:「時間過得真快,你都二十了。」
楊思煥挑眉:「爹,我二十一。」
「是嗎?」劉氏詫異地看著女兒,當即笑了起來,然後拉住她的手,輕輕拍著她的手背道:「家裡來信,你二哥家又添了個女孩兒,許耀琦那物迷上賭博,把那家家底輸了個乾淨,現在六六也歸你大哥了。」
說起許耀琦,楊思煥乍一聽還沒反應過來,想了想才記起是前任大嫂,看來當初叫他們和離是對的。她頷首:「好事。」
劉氏也欣慰地點頭:「等孩子大一些,咱們抽空回一趟小墩村,給你娘立個碑,咱們出錢,把楊家祠堂和族譜好好修修。」
劉氏說著話,眼睛裡泛著光。妻主早早就沒了,他一個人把幾個孩子拉扯起來,很是不易。
現在楊思煥是他的主心骨,他抓住楊思煥的胳膊,心裡就踏實了。
父女倆嘮了半天家常,天色慢慢暗了下來。
今天天沒亮楊思煥就起來了,周世景那時候剛睡下,叫小廚房做了點她愛吃的端來。
有清蒸鱸魚、腐乳蹄花、排骨灰菇湯、尖椒土豆絲,其中土豆絲是他做的,楊思煥吃了一口就發覺了。
因此她就多吃了幾筷子,有些地方鹽沒化開,有整塊的鹽粒,有些地方沒味道,楊思煥吃完就說不出話了,但她還是不動聲色地多吃了幾口。
屋子裡擱了炭盆,周世景給她盛了碗湯,楊思煥喝了一口,頭上就沁出薄汗。
她隨手拿起帕子擦了擦。
「哥,今天內閣諫言叫陛下選側君,說來也奇怪,陛下至今無所出,一個孩子都沒有......」楊思煥托腮也不知道看著哪裡,另一隻手無意識地晃動湯勺。
周世景淡淡地說:「一家人在一起本就是種緣分,該相遇時,自然就聚在一起了。」
楊思煥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就像安安和天佑......她想起那夜,臉就紅了,捧起碗來喝了個精光。
低著頭說:「陛下命我督辦甄選側君一事。」
周世景溫聲念道:「選側君?你可以嗎?」
「明天我早點去衙門,同陶大人商量著來,不懂就問。」
周世景搖頭:「我倒不是這個意思......」
楊思煥想了想,那是什麼意思?
第78章 這孩子就是我和楊大人的……
朱承啟成婚七年有餘,所立正君至今無所出。之所以等了七年,是因為皇長女的重要地位。古來有立嫡立長的傳統,這種做法有利於減少皇位繼承的紛爭,避免姊妹鬩牆。
本朝歷過三代帝王,先是開國皇帝武帝,武帝是草根出身,嫡長女在戰亂中不幸夭折,稱帝之後,她選立唯一的嫡女,也就是後來在宮變中自焚的廢太女為儲。
到了永宣帝這代,人都說永宣帝朱震殺伐果斷,雷厲風行,但她內心或許又是個重情的人,至少曾經是。
在永宣帝朱震還是嶺王時,原配正君難產,一屍兩命,她便堅持不再立正君,娶得再多也只是側君,側君們相繼給她生下六女八兒。
她最後娶當今太帝君,也就是朱承啟生父,完全是為了得到劉家、以及劉家背後的門閥士族的支持,朱承啟出生前不久,朱震便將他的生父扶為王府的正君。
於是朱承啟一出生便是王府唯一的嫡女,這就給劉家吃了定心丸。
劉家便義無反顧地跟著朱震,最後在劉家與先郕王的協同下,朱震成功奪嫡。
其實在朱震奪嫡之前,她的兩位皇姐早就躍躍欲試,其中三皇女的擁躉者居多。就是因為當時的大皇女與二皇女早夭,三皇女便成了武帝的長女。
文官最講究禮法,便是站隊也是有講究的,站東宮隊的,認得是「嫡」,而三皇女黨的信念則是「長」。當然,不論是嫡是長,她們都敗了。
她們敗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朱震會挑時機,那時候武帝病重,太女代批奏摺。
三皇女黨抓住這一件事,搜集太女培植黨羽、利用硃批的權利為黨羽行方便的證據,將證據交給武帝。並順手扣了「意圖謀反」的高帽子到東宮頭上,當時太女就被送到宗人府受了刑。
而東宮也不是善茬,她轉頭就反撲回去,倒沒直接動三皇女,她的人從詔獄的要犯那裡取了份口供,藉此扳倒了三皇女的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