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肯定。
梁帝對這個兒子的感情實在是太稀薄了。稀薄到只似君臣,不似父子。
他會有很多個理由不派她去。譬如,他有卒中之症,需要梅醫官留在宮中伺藥。譬如,來迴路遠奔波,不如在西都找尋名醫,為太子療傷……
梅川想了想,心一橫,悄然用筆塗改了那份戰報。
好在,她的字自幼寫得像男兒,龍飛鳳舞,有刀劍之姿。寫於戰報之上,並不違和。
她得去西都。
她不能讓朱瑁死。
她梅一刀,要助朱瑁,扭轉這乾坤!
第38章 我想嫁給苻將軍
周貴妃在寢宮內昏倒,梁帝急忙趕到之時,專門為未央宮請脈的趙醫官告訴梁帝,周貴妃乃當年生產落下的弱症,氣血兩虧,又因憂思過度,方致暈眩。
梁帝思及當年周貴妃誕下淮王朱珩時的境況,大出血,鬼門關里走了一遭兒,不禁心頭越發憐惜。
他命老太監將奏摺公文拿到未央宮。
餘下的日子裡,他要在未央宮處理政務,一步也不離開貴妃。
四月京都的風,清清透透的。
梁帝看到了那份戰報。
未至晌午,闔宮便都傳遍了,西都來了消息,周司馬受了重傷,命在旦夕。
梁帝坐在榻邊,握著周貴妃的手,道:「鏡央,都怪朕不好,朕讓周旦去西都,讓你憂思百結,傷了身子啊。」
一旁的銀桃道:「陛下,自天策將軍走後,我們娘娘吃不下,睡不好,人都瘦了一圈兒……」
周貴妃裹著包頭,躺在榻上,眼中含淚,顫巍巍道:「陛下,臣妾所有、周家所有,皆是陛下賜予。陛下一聲令下,漫說上戰場,便是讓臣妾滿門上刀山下火海,亦在所不惜。然,臣妾只得這一個幼弟,好賴只想留著他的命,能喘口氣就行。您答應臣妾,好嗎?臣妾,臣妾……」
她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梁帝忙點頭,輕輕拍著她的手背,道:「好,鏡央,朕聽你的。你好好兒將養著。」
梁帝下了旨,命梅川火速前往西都軍營救治,不得有誤。
自梁帝上次病危,梅川展露了醫術,宮中人皆知梅川身負絕技,醫術高超。
未時,梅川便領旨出發了。
她配好了梁帝所需半月的藥,交予安香。她不在宮中的日子,便留安香為梁帝伺藥了。
馬車到了正宮門,梅川見有人疾步追了上來。
是東宮的楊寶林。
她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漆黑的睡鳳眼中斂著的靜水也漾起了波瀾。
她道:「梅醫官且留步。」
梅川行了個禮:「楊寶林有何事吩咐微臣?」
楊寶林道:「梅醫官,我想知道,是不是爺受傷了。」
她說得很肯定,不像是疑問。
梅川拱手道:「楊寶林多慮了,是天策將軍受傷了。」
楊寶林抿了抿嘴角,似把滿腹的話咽了下去。
她從袖中摸出一塊玉佩來,遞於梅川的手上:「梅醫官,見了爺,跟他說一聲,令佩在東宮等他平安歸來。」
梅川鄭重地收下玉佩,道:「微臣一定照辦。」
馬車漸行漸遠。
楊寶林身邊的侍女鴻鵠來了:「主子,楊老夫人來了,想見見您。」
楊寶林嘆息。
母親又來了,少不得又要前去敷衍一番。
母親的那幾句話,顛來倒去,未至開口,她便已知道說的是什麼。左不過是子嗣,偏方,催著她抓緊生出東宮長子之類的言語。
她抓緊有何用呢?
爺從來都是不進她房門的。
姊姊曾經是太子妃,也不過爾爾。她一個小小的六品寶林,又能如何?
不過是陛下看顧著爹爹的功勞和死去姊姊的份兒上,全了她的閨中念想罷了。
爺疑她身後有人。
她懂爺的顧慮。在這宮裡頭,若無戒備,早就活不下去了。
只盼著,能有個機會,讓爺明白她的這份心。
楊寶林想著,吩咐鴻鵠,去祈福寺燒些經文,祝禱爺平安。
那些經文,都是她一筆一划手抄的。
楊家的「垂楊體」,滿京中都有名。
一筆垂楊,舊愁多少,飛花滿地何人掃。
梅川一路到了西都。
太子的傷勢的確很重。
對方使的是菜刀,傷口的切面寬而深。
軍醫處理過傷口,太子幾度昏迷。
這是腹主動脈損傷。
歷史上約莫便是從此時起,太子一直體弱,回京後半年,薨於宣和殿。只是,淮王登基,周氏掌政後,命史官刪去了所有關於太子的正面記載。自然也就不會留下太子剿匪的事跡。
許多疑雲繚繞的事,梅川一一尋獲了答案。
她鎮定吩咐道:「取麻醉散,銀針,上好的棉紗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