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基本在船上解決,有些船配自助餐,有些船配盒飯,也可以自己單點。
根據遊船型號不同,價位在279~469一人不等。
陳靈與禾嬡尺商量過後,最終挑選的方式和以上幾種都不一樣,選擇報一日游的團,248一人。
行程大約是從桂林出發前往楊堤碼頭,在碼頭坐1小時的電動竹筏前往九馬畫山,再前往興坪古鎮遊覽,午飯由客人自行解決,當地有不少餐館,吃啥都行。
最後去十里畫廊跟車遊覽,隨後自由活動兩個小時左右,17:00左右再把大家各自送回位於陽朔的酒店。
兩人報的是小團,一個團據說最多12人,一般是8人左右,不用到集合點上車,司機會開車到酒店來接。
原本定的時間是8點接人,結果司機7:45左右來電,說是8點接第一個客人,她們排最後,車子大約8:15左右來,讓她倆先吃早餐去。
兩人訂的酒店不帶早餐,得自己出去吃。
好在酒店附近也有米粉店,隨便找一家坐下就能吃。
早上的米粉店和下午看起里完全不一樣,店裡坐的大多都是本地人,看起來熱鬧得很。
原本她倆打算各自來一份二兩的滷菜粉墊墊就行,但禾嬡尺剛進店,還沒開始研究菜牌,就已經盯上坐在店門口附近位置某位客人碗裡的粉。
這位客人吃的粉跟禾嬡尺印象中的桂林米粉不一樣,不是粗圓的,是扁粉。而且她吃的也不是拌粉,而是湯粉。
三月初的桂林,大清早只有十度左右,有時說話都還冒煙,拌粉吃起來肯定不如湯粉暖胃。
於是她拉了拉陳靈的袖子,「我看好些人都在吃湯粉,我想要一份牛腩湯粉,你要不要也來點熱的?」
陳靈打著哈欠連連點頭:「我也要牛腩粉,二兩的。」
店裡人多有些擠,需要拼座吃。陳靈負責占座,禾嬡尺去拿粉,順便打小料。
粉店出餐很快,沒多會兒牛腩湯粉就被放在出餐檯上,自己拿就行。
上桌的牛腩粉躺在不鏽鋼湯盆里,瞧著樸素,卻給人一種熟悉感。
「這碗粉看起來跟我老家的好像。」陳靈拿著筷子夾起一塊牛腩,再彎腰嗦一口粉,等把米粉和牛腩都吞進肚,她驚訝地直起身子:「吃起來也像?」
也不知是是為了確定自己的想法,還是單純因為米粉好吃,說完這句,她又低下頭去繼續不停嗦粉。
「真別說,也有點像我老家的粉。」
牛腩粉熱騰騰還冒著煙氣,牛腩份量不算很多,塊頭也不大,但已經燉得軟爛,呈深醬色。
湯頭顏色也較深,像是澆了不少牛腩汁,粉皮白且薄,讓禾嬡尺想起小時候吃的牛腩河粉。
廣東牛腩河粉遠不如腸粉出名,但是其實本身味道不錯,尤其是以前大家都還沒發達起來,早餐店全靠手藝和味道賺錢的時候。
那時的河粉都是大米做的,很薄,泡在湯里容易吸味。
牛腩會被切成小塊加上各種香料燉煮,燉出來的牛腩嚼起來起來口感軟爛,更重要的是牛腩汁足夠濃厚咸香。
湯頭也足夠講究,每家好吃的粉店都會有一鍋專門熬製的大骨湯。
想要製作一碗好吃的牛腩河粉,只需將河粉燙軟,加入濃郁醇厚的大骨湯底,最後再淋入滿滿一大勺牛腩汁和牛腩。
不管是剛長牙的三歲小孩,還是七八十歲牙口不好的老人,都能吃得噴香。
不過後來這些美味漸漸變了。
湯頭越來越淡,大骨湯喝起來像是涮鍋水。
燉的牛腩不夠爛,醬也沒以前濃厚,河粉不知怎麼回事越來越厚,越來越沒味,原本醬色的牛腩粉湯底,現在瞧著發白。
到現在,禾嬡尺已經很難在家鄉吃到小時候那種味道的牛腩粉。
但眼前這碗粉和她記憶中的牛腩粉很像,雖然她知道這是廣西牛腩粉,可看起來真的很像,甚至湯頭瞧著比她小時候吃的還濃郁些!
原本早餐趕時間,禾嬡尺根本沒想探店或是拍照的事。
只是現在,她沒忍住拉開外套拉鏈,從懷裡拿起出門前掛在脖子上的相機,給牛腩粉來了一張照片。
直覺和陳靈的表現告訴她,這碗粉可能會很好吃。
她夾起軟滑的薄粉條,先給自己來一口不加任何小料的米粉,剛入口她就知道米粉新鮮極了。
米粉雖薄軟卻不容易散斷,很容易夾起,入口滑嫩緊緻不會發麵,最重要的是,牛腩味足夠濃。
禾嬡尺平時吃湯粉會有用勺子把湯和粉一起吃的習慣。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現在不少米粉店的米粉都不夠入味,這樣吃,湯頭的味道更容易融入粉里,讓粉吃起來味道更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