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點評是一個生活分享類APP,用戶可以在上面給各種店鋪寫下自己的用戶體驗,供其他用戶參考。
在APP上好評越多的店鋪,能通過網絡吸引的客戶越多,影響力不小。
有些商家還會在小眾點評上架團購套餐,代金券等商品,好吸引更多客戶進店消費。
禾嬡尺也是註冊用戶,偶爾也會通過小眾點評尋找附近的美食,還會在上面買團購套餐,畢竟她沒錢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但她沒理解這個美食網紅打卡APP到底跟小眾點評又有什麼關係。
「什麼意思,好評返現嗎?」
帶著疑問,禾嬡尺點擊連結,手機自動喚醒小眾點評APP,並跳到了美食頁面。
炭爐雞煲、銅鍋涮肉、重慶小面……各種各樣的美食圖片以及團購信息在手機界面內排列得整整齊齊。
不愧是業內有名的APP,界面設計比不知道哪兒來的美食網紅野雞APP好看太多,內容更是豐富誘人。
怎麼說呢。
禾嬡尺咽了咽口水,她餓了。
於是她想了想,決定試試這個APP的功能好不好用。
禾嬡尺是個謹慎的人,尤其是在花錢方面,特別謹慎。
她並沒有在接到任務之後馬上大吃一頓,而是決定按照自己日常吃飯的習慣,去吃她原本就能消費得起的東西。
萬一這個APP發布的任務是假的,她也不虧什麼。
想著,禾嬡尺腳步又輕快起來,走過半條街,轉入一家裝修簡單,甚至顯得有些破舊的小店——遵義花記羊肉粉。
店子雖然裝修不精緻,但很乾淨。
店裡唯一的廚房外是一扇大大的玻璃出餐窗口,能透過玻璃清楚看見廚房裡的兩口大湯鍋正咕嘟著羊湯。
廚房內靠近出餐口的小桌子上,放著綠油油的蒜苗、一盆滿滿的香菜、每天現熬飄著芝麻的辣子油,和薄如蟬翼的羊肉片,還有一大鍋羊雜。
出餐口外靠牆的位置,擺著一個小架子,上面是一個大大的老式泡菜缸,裡面裝滿了醃蘿蔔和酸醃菜。
在店裡吃粉的客人可以隨自己的心意夾著吃,泡菜不另外收費。
現在是工作日的13:30,午餐時間已過大半,小店裡依舊有不少食客。
店內桌子不多,客人大多都是拼桌,無人有怨言。
所有熟客都已經習慣了店裡的流程,自己買單,從出餐窗口端粉到座位上,再埋頭狂吃。
禾嬡尺也是熟客,她剛進門就掏出手機,打開掃一掃,「老闆,我要一碗羊肉粉。」
一名身材瘦小的阿姨服務員從取餐口探出頭來,喊:「18元掃碼。」
緊接著下一秒,前台收音機旁的音響中傳來收款聲,「叮咚,收錢包收款,18元。」
聲挺大,就算在廚房也能聽得清楚。
聽見收款聲的阿姨快速拿出簍子往裡面裝粉,把已經煮熟的粉再燙軟乎,倒入碗中。
熟練地撒上少量花椒粉、香菜、蒜葉,一邊往碗裡夾羊肉片,一邊問:「吃辣嗎?」
禾嬡尺盯著阿姨筷子底下的羊肉,趕緊回道:「吃辣。」
阿姨快速瞅了禾嬡尺一眼,似乎嘗試通過面相判斷這位客人到底能吃多辣,然後往碗裡擱了大半勺辣子。
她像是知道現在的女孩子都注意身材,不愛吃油,勺辣子的時候,還注意著把辣子裡面的油撇了點兒出來,再往碗裡擱。
最後,阿姨一手端著碗,一手拿起鍋邊的大湯勺,用勺底往鍋中間撇了撇浮油,再打上滿滿一勺羊湯,淋到羊肉粉上。
前後不過耗費一分多鐘,一碗冬日裡能暖到心底的羊肉粉就做好了。
禾嬡尺趁著阿姨做羊肉粉的功夫已經在泡菜罈里打了一小碟子醃蘿蔔,連著羊肉粉一塊端到餐桌上。
她想起APP發布的任務,掏出手機,對著羊肉粉拍了一張照片,再給泡菜也拍一張,最後給這倆拍了一張合照。
有些敷衍,但這是她今天的第一頓飯,已經等不及要開吃啦!
遵義花記羊肉粉店裡的羊肉片雖然切得薄,但是打粉的阿姨會注意著把羊肉片分散著碼上,顯得肉挺多。
辣子在羊湯淋入時被激發出香氣,星星點點的紅油混合著湯里的油脂散布在湯粉面上,夾雜著香菜和蒜苗的綠意,看起來格外誘人。
再加上這家店用的是敞口淺底碗,能讓原本就不少的羊肉粉看起來分量十足。這一碗,絕對對得起它的定價——18塊錢。
不同的人吃東西時的習慣不一樣,有些人吃羊肉粉會喜歡先把粉和肉夾著一塊吃完,最後再用勺子喝底下的湯。
而禾嬡尺吃湯粉面類食物的時候,則是喜歡把湯和粉還有料,一塊吃。
她夾上一小撮粉放到勺子裡、再往粉上夾一點香菜蒜苗、放一片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