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曳看上去有點茫然,有點無措,像是第一次聽說有這種事,卻沒有反駁。
簡存霖的臉色也很難看,他不明白,「為什麼不告訴我。」
李曳張了張嘴,沒發出聲音,看上去是被這個問題難倒了,片刻後,她說:「就是不想告訴你。」
第4章 故鄉
李曳小時候是個稍顯奇怪的小朋友。
她很安靜,從來不哭不鬧,衣服永遠精緻漂亮,髮型永遠一絲不亂,上學的時候是什麼樣,放學的時候還是什麼樣。
其他小朋友好動愛玩,她從來不亂跑亂跳,她很聽老師的話,喜歡專注地看著人的眼睛。
爸爸媽媽都以為她生來就是內斂的性格,無意糾正,尊重她的天性。
直到一年後,李曳五歲了,她終於掌握了足夠的芬蘭語詞彙,才說出了真正的原因,她告訴媽媽,「他們說話太快了,我聽不懂。」
李曳學習的第一門語言是英語,當時她的爸爸媽媽在英國工作,把她帶在身邊,但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無法每時每刻照顧她,只好為她雇了一個退休的幼兒專家。
李曳跟著那位藍眼睛的奶奶學會了開口說話,她在地毯上爬來爬去,努力攀在庭院的窗戶邊,懵懂發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爸爸媽媽常常滿世界跑,研究世界各地的建築物,年幼的李曳也常常搬家。
李曳三歲零七個月時搬到了德國,這裡是爸爸的故鄉。
李曳離開了那位藍眼睛的奶奶,爸爸媽媽又請了一位新的家庭教師,把她送去社區內最優質的幼兒園。
在這裡,李曳發現其他小朋友們又說起一種新的語言。
她很專注,努力想學會這門新的語言,她逐漸理解了更多的話,老師們對她微笑,上課時讓她站起來,向她提問:「嘿,Jane,你的父母都是白種人,但瞧瞧你的皮膚,多麼滑稽,你竟然是個黃種人?」
李曳不明白,她聽不懂這個問題,但記住了這句話,回家轉述給媽媽聽。
媽媽有一雙美麗的綠色眼睛,聽了這個問題,媽媽的眼中盈滿淚水,抱住她,沒有作答。
下個月是李曳四歲的生日,她又搬家了,這一次回到了媽媽的故鄉,芬蘭。
媽媽把她帶回了外祖母家,依舊是個很寬闊的大房子,外祖母帶著她在院子裡盪鞦韆,當鞦韆到達最高點,她能看見遠處的雪山。
李曳感覺自己很幸福,雖然不理解幸福是什麼意思,但媽媽告訴她,幸福就是冬天的壁爐,使你感到溫暖。
李曳和外祖母一起坐在壁爐旁,感覺很幸福。
至於生活中的其他人,比如語速太快的同齡小朋友們,李曳其實並不關心,她告訴媽媽也只是陳述事實,沒有感到委屈,也不想抱怨什麼。
但媽媽看上去很難過,大概她認為李曳又一次遭到了排斥,她美麗的綠眼睛再一次盈滿淚水,她對李曳說:「我可憐的小公主。」
李曳半夜睡醒起床,發現一樓的房間還亮著燈,她模模糊糊地走下樓,聽見媽媽對爸爸說,「或許我們需要重新選擇一個更固定更友善的成長環境。」
李曳沒聽懂,直直走過去,迷迷糊糊地找到媽媽的懷抱,窩著睡著了。
冬天過去了,李曳被爸爸媽媽帶去了中國,爸爸指著地圖上的某一點對她說,「Jane,這裡就是你的故鄉。這個城市的老建築很漂亮。」
李曳不理解什麼是故鄉,但當她走進新的,發現同齡的小朋友們和她一樣有著黑色的眼珠,黑色的頭髮,她把這個新奇的發現告訴了媽媽。
李曳牽著媽媽的手,很擔心地問:「我們都長得這麼像,你還能認出我,把我帶回家嗎?」
媽媽蹲下來,親了親她的額頭,對她說:「當然,寶貝,因為你是全世界最可愛的小女孩。」
這是一間就讀門檻很高的國際雙語幼兒園,老師也常常用英語教學,因此,李曳暫時不用學一門新的語言了。
只不過,李曳的英語說得飛快,偶爾又冒出一兩句芬蘭語,以及不標準的德語,這下變成了別的小朋友抱怨她說話太快。
李曳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喜歡坐在教室的前排,認真聽老師說的每句話。
不知從哪一天起,她認識了兩個長得很像的小朋友,那是一對奇怪的兄妹,不過這兩個小朋友也叫做「簡」,和她的名字一樣。
那對奇怪的兄妹總喜歡跟著她走,李曳走到哪裡,他們就跟到哪裡。
那個妹妹只有三歲多,在年級最小的班級,她的聲音奶聲奶氣,說話卻很莽撞直接,總是指著許多東西,拉著李曳問:「這個用芬蘭語怎麼說。」
那個哥哥和李曳同齡,五歲半了,相較之下懂得了一點基本的禮貌,他舉著一個火車頭玩具,問她:「請問,這個用德語又該怎麼說?」
李曳在草地上奔跑,東躲西藏,怎麼也甩不開這對纏人的兄妹,煩不勝煩,捂住耳朵,大聲說:「我不想告訴你!」
*
一直以來,李曳都不是一個言辭委婉的人,她習慣了坦率地表達,直接地表示好惡,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不想要就是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