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虎、陳小影、陳小玄、陳小易四人,皆在陳初六的書房之中。自入京之後,陳初六身居閒職,在家裡陪家人的時間,也多得多了。幾個孩子長大了,不論男女,陳初六一眼教他們讀書識字。
窗外是斜暉落日,松影映在窗台上。庭中的一潭池水上,飄著秋葉,池中幾尾鯉魚頂著那秋葉正在嬉戲。
陳初六這段時間,對家裡的布局也十分上心。在郊外有一座宅子,沐休之日才去看看。平日裡,就住在了城中。
不遠處就是大相國寺、國子監,故而這一條街上,來往的以讀書人和香客居多。雖是鬧街,卻好似有一團和氣。陳初六在家中多植松柏,養鯉魚,房子雖然不大,卻有「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感覺。
教子讀書,黃卷青燈,玉帶金魚。
悠閒是悠閒,只是身處朝中,而不在野,心中自然是放不下朝中之事。逐出尚氏之後,趙禎的身體,非但沒好而且是一日不如一日,整個朝廷都提心弔膽。
而且趙禎一病,便是誰也不見,王曾、李迪都不能入宮面聖。這兩人只好時不時讓陳初六想辦法入宮,看看趙禎的狀況到底如何。
要是病危,那就得提前擇一名儲君出來。若是無礙,那就得勸趙禎支撐著出來見見群臣,不然文武百官都打著擁立新君的想法,國朝難安。
可逐走尚氏一事中,陳初六與趙禎之間的關係,遭到了破壞。他又如何能入宮?那不是去找不痛快麼?
但陳初六卻清楚,趙禎的病乃是心病。趙禎比李元昊小七歲,卻是萬乘之君,名義上還是四海之主。大宋四海昇平,強盛如此。卻被李元昊一支騎兵,打得潰不成軍,打碎了美夢,掉入了現實。
趙禎不願面對現實,故而夜夜笙簫,待在後宮之中,不願問政。這身體哪裡吃得消,理所當然的就會生病。要想治好趙禎的病,還得有一個讓他覺得能必勝的信心。
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了,捧著書讀得十分痛苦的四個小腦袋瓜,往外面瞅去,陳初六也看了過去,只見一名弱冠之年的年輕人,站在門口長揖道:「先生,思懷考中州試第一,入京聽先生的教誨來了。」
陳初六笑了起來:「思懷啊,考中州試第一,不錯,比先生當年強許多。來來來,快進來坐,小虎,你帶著弟弟妹妹們,去二娘房中讀書去。」
陳小虎點點頭,帶著大家出去了。陳初六召陳思懷對面而坐,只見陳思懷從懷裡掏出來許多信件:「先生,這是家鄉的朋友,寄來的書信。臨川那邊,一切都好,義倉更是辦得紅紅火火。興辦義學、興修義渠,民風淳樸,做事只憑一個義字。」
陳初六微微頷首,這就是衣食足而知榮辱,倉稟實而知禮節,這同時也是興辦義學,開啟民智之功效。當然陳思懷報喜不報憂,這也不能有多麼準確。
只見陳思懷從那一堆信件之中,找出來了一封書信,遞過來道:「路過天王山下時,遇到一名大官叫曾公亮的。他得知我的身份,便寫下了這份書信,讓弟子一定轉交給先生,說是有要事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