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社團出現於唐代,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使得文人社團飛速發展,社團組織的數量急劇攀升,並同政治相結合,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景觀。
文人社團成為文人士大夫優遊林下的精神家園,結社與文學發生了密切關係,促進了文學的傳播,而且形成了風格相近的文學流派。比如黃庭堅的江西詩社,後來直接成了江西詩派。
陳初六環顧一周,眼光掃過從歐陽修,到顏子義,到李雲平,到施文重,以及每一位在場的學子。只見他們臉上,都帶著雀躍二字,陳初六點頭道:「那好吧,諸位同窗,我等便結個詩社,以文會友,以詩酒為樂,相互提攜,共同進退! 」
「既然是詩社,當共推一人為社長,另推社副,以為綱目。」
「然也,不過在此之前,余以為當先定社名和社規,不能無的放矢。」
「唔……」李雲平沉吟一下笑道:「我記得知應曾經說過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如就以此為我們詩社之綱領,再定社名!」
「好主意,知應這四句話,可謂是志向高遠,我等欽佩仰慕至極!」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歐陽修垂頭思索一番道:「不如就叫四為詩社?」
「好,簡明扼要,逮其意也!」
眾人點頭,便定下了這名字「四為詩社」,詩社之綱領,也就是詩社的大目標,自然就是四為句了。社名既定,眾人都是看向了陳初六。
名字都是用你的「名言」了,那這社長之位,你還跑得了嗎?此外,在場之人,也就只有陳初六的身份最高了,賢良中正嘛。但陳初六此時還是弱弱地問了一句:「大家真的是這個意思?」
「嗯!」
眾人抱拳拱手,尊道:「我等具奉知應為社長,還請知應答應。」
陳初六點點頭,感慨萬千,但並未扭扭捏捏,而是當仁不讓的答應了。帶著眾人,來到河邊,擺好了香案告祭蒼天。分別又定了顏子義、歐陽修為社副,其餘人為社員。
今後若有人想入社,需要有人保舉,並且上呈詩賦文章,或有功名在身。入社須由社長和社副同意,入社只要文章,不要社費,將來若有集會講課,都由社中家底殷實之人負擔。集會所耗費的錢財,也不會很多,又不是相約去青樓狎妓。
又定下了社規,在社之人,不可不忠不孝,不可非議聖賢,不可藉助詩社的勢力,欺壓別的讀書人,還要定期寫詩文切磋。陳初六又怕這些社員,私底下藉助社團影響力,去和官府搞對抗,使得其餘人受損,便定下一條死規:「但有一個外人在場,不可言政,私涉刑獄者,自動退社!」
你想抨擊朝廷,可以,但只能關起門來,咱們自己討論。你想為民伸冤,也可以,但不能一個人去,要告訴大家,大家一起去伸冤。如此,固然將大家的自由限制了,但也保護了整個詩社的安全。另外,朝廷官府,真有錯,大家一起去,不是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