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循看了一眼寧知越,她已經鎮定了許多,遂問:「怎麼說?」
「曹榮和李開濟能夠利用陳家做擋箭牌,賈源不會不考慮他們對自己會不會也有卸磨殺驢的那一天。而他起疑心要更早一些,就在知道賈源與李開濟殺了姜參軍的那一日,我還聽到一件事。賈源與李開濟要除掉姜參軍是因他收集了許多與案子有關的重要線索,他們的目的在毀屍滅跡。殺人之後,他們去翻找姜參軍隨身行囊時,賈源曾看到散落的一沓信紙上有曹榮父子的名字,姜參軍似乎懷疑他們父子二人的來歷,但不及細看,那些書信被李開濟迅速收起來,並且警告賈源,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
「有關姜參軍搜尋曹家父子的線索,還有李開濟的反應,都讓賈源覺得此事有些蹊蹺,不安使他多思,擔心日後會出意外,他便讓魯勝借著去外地行商之名去調查了李開濟、曹榮父子三人的來歷。他們行事很小心,每次談話都是避開了所有人,在偏僻的角落裡,而魯勝去見賈源的時候,也總是拎著一個包袱。我尋摸準時機,去偷聽過幾次,也聽到了一些消息。
「對於曹榮父子的身份,他們父子對陳興文和外界眾人的解釋是,他們原本是北方的商人,因戰事逃難到南邊,被陳興文所救從此幫著陳興文打理生意。魯勝去了北方,找到了曹榮宣說的祖籍所在,並在那座村子里打聽得的確有曹榮這個人。他父母健在,只這麼一個兒子,但他祖上三代皆是務農,他當年也並非避難離開北方,而是犯了人命官司,畏罪潛逃。
「他潛逃不久,恰逢太上皇崩逝,皇帝大赦天下,他爺娘慶幸他躲過一劫,不用再遠走他鄉躲躲藏藏,日夜盼著他歸家,卻在半年之後收到一封曹榮寄來的家書,自稱要南下謀生。曹榮前半輩子就是一個游手好閒整日跟著當地地痞混的二流子,三十多的年紀都沒能娶上媳婦,他爺娘覺得他這回是要改過自新,欣慰之餘卻又覺得他不該背井離鄉,太過辛苦悲慘,日思夜想,但這封書信之後,他們夫婦再也沒有收到過曹榮的家書。」
虞循蹙起眉,「永成四年,陳老爺救助曹榮父子到汜州定居,太上皇駕崩大赦天下也是永成三年的事,當時曹榮是要去亡命天涯,沒道理會帶著一個孩子,更何況他並未成親,曹襄跟著他來到汜州之際也已經將近十歲……曹襄並非曹榮的兒子,又或者更為準確地說現在的曹榮並非真正的曹榮。」
賈香薇點頭,「不錯。此外,你們應該也已見過曹榮,我雖沒讀過書,但也是見過讀書人,在賈家見過那些達官顯貴是什麼樣,更加知道一個亡命之徒是什麼樣。無論那一點,都與魯勝查到的曹榮天差地別,除了冒名頂替,沒有旁的解釋。」
「冒名頂替多是因有大利益,曹榮出身尋常,又是剛獲赦免,按理不會有人願意頂著他的名,除非……是犯了重罪,十惡不赦的亡命之徒。」
「賈源也是如此認為,他說曹榮自來汜州,先利用陳興文大肆斂財,收容難民,又將健壯男丁收入莊戶,私下訓練,可見一早便有了謀反之心,且密謀周密嚴謹,或許此前便是因此獲罪,僥倖逃脫後意圖捲土重來。」
寧知越像是回過神來,突然問了一句,「後來呢?可曾查出他們父子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