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派遣官吏去接管西河郡,打算對西河郡的胡人進行編戶齊民。若在此過程中,於夫羅欲耍詭計進行反抗,我只會馬上換一位單于。
所以,就看於夫羅聰不聰明了。南匈奴現今已困守在陰山以南,不足為懼。」
鮮卑人能夠一直惹是生非,那是因為他們有退路,打不贏了可以一直往北邊跑。
哪怕北邊更加苦寒,生活條件更加惡劣,但都算是一條出路。
可是南匈奴就不一樣了。
過去上百年,他們已經遷徙到了并州,相當於困守在了并州內部。
這其中,好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漢人的生活,就連吃飯寫字都已經學上了漢人的習慣。
若要讓這群人義無反顧地往北邊跑,那只是笑話,哪怕於夫羅是匈奴的單于,哪怕他振臂一揮,其實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往北方跑。
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
習慣了漢人安定享受的生活,再加上昭國這幾年豐富的美酒佳肴,這群人真的不願意去北方惡劣的環境生存。
當然,他們的習慣是搶劫漢人的財富,但過去幾年的試探下,這群人發現那群搶劫的人都死得極其悽慘之後,他們也變得老老實實了。
所以不管於夫羅心中有多少不甘心,目前也只能按照昭國的規劃老實稱臣,編戶齊民。
「看來大王早已解決了周邊隱患,是我多慮了。
不過,這些人必然心有不甘。一旦我們動兵,他們會不會有串聯團結起來的可能?」
其實這個可能性荀攸也知道非常低,但這世上不是有萬一嗎?所以荀攸也想問問昭王的準備。
「公達之意乃是,匈奴單于、鮮卑單于、烏桓大人、羌王等所有部落首領聯合在一起,這種情況,其實是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的。
只要利益足夠之大,讓他們覺得團結起來可以滅了昭國,奪取昭國的所有財富,這便足夠讓他們冒一次險。
不過我在他們裡面安插了釘子。這些釘子不在這群胡人部落的首領裡面,因為他們為了利益能夠隨時背叛。
但有一部分人卻是很可靠的,公達可知過去幾年昭國因為缺人發生了何事嗎?」
荀攸不懂楊秋的言下之意,但他卻知道昭國傳出來的謠言,導致一部分膽大的人拖家帶口投奔昭國。
「我只知曉漢廷那邊,過去幾年有人拖家帶口往北邊逃亡。
他們皆言,到了昭國便會分田地,且能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