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嘉不善此道,否則必窮畢生之力以究此事。」
這番說法瞬間讓荀諶笑出了聲。
「奉孝若因昨日之事決定畢生研於此道,大王恐悔帶你見地圖。
其實此事大王曾對我言,需於算術極有天賦之人方能深入研究。
如蔡公與劉公那般之人,彼等昔日於東觀觀測天文,修訂曆法。
而二人有一弟子現於昭國,田孟舉尤為擅長此道,如今昭國已有人負責此事,未來觀測天文曆法自會有後繼人才,無需奉孝為此勞頓。
觀奉孝今日所言,是否已對大王所言信之七八?那麼奉孝對未來作何想?是需繼續思量?又或再遊歷一番。」
沒錯,昨日郭嘉並沒有接受楊秋的招攬。
楊秋倒是也沒失望,只是讓郭嘉繼續留在昭國遊歷,若改變想法了再找她。
當然,若有什麼疑問,也可以親自前來找她詢問。
「友若兄,對於昭王昨日所呈天下地圖,汝有何感?昨日兄不也如我一般,觀書一整晚?難道友若兄閱罷無疑問?」
這種事情,荀諶和郭嘉的關注點完全不一樣,他昨日簡單看了幾本書的內容之後,荀諶發現自己並不擅長於算術此道。
所以他最後印象深刻的是張衡的書籍。
「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奉孝,張衡先生於其書籍中言明月光形成之因,乃因太陽光照射而生。
這使我憶起昔時所閱王仲任先生的《論衡》,彼時先生於書中言,日食與月食之形成乃自然規律,與任何災異皆無關係。
然儒家將其視為異端,謂其離經叛道。吾今日卻覺先生具大智慧,若後儒家之言皆不可批,那麼未來必使儒家走向毀滅……」
荀諶所說的王仲任叫做王充,他出生於光武帝時期,會稽上虞人,是東漢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無神論者,也是一個唯物主義哲學家。
因為東漢劉秀再一次光復大漢的原因,所以劉秀及其推崇讖緯之學,當時士族階層也就是東漢的知識分子,完全沉醉在讖緯神學還有鬼神迷信的社會風氣當中。
王充就是這個時代的離經叛道者,他直接提出了無神論,讓人們回歸現實,說這世界上沒有鬼,更沒有神,完全將儒家的君權神授天人感應進行了否定。
為此他還寫了一本書,對當時的社會現象進行了許多批評。
王充認為,天是自然的物質實體,有自己的運行規律,日月星辰也是自然物質,而人類社會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繫,所以並沒有什麼天神意志,也並不會對人類活動產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