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鄉里之人都信服他的品德,但凡有衝突之事,皆會前來找他斷一個是非曲直。
眾人都覺得此人能夠排憂解難,斷定是非。
所以,王烈以德行威望聞名天下。
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那都是要被人禮遇的。
楊秋得知此人主動前來拜訪之後,她趕緊表現出了一番謙和的態度。
畢竟,在東漢的風氣里,名士社會地位極其高。
若有人做出不尊重名士的舉動,其人必定會被天下人唾棄。
比如曹操,他曾殺了兗州名士邊讓妻子兒女一家人。
殺人或許一時爽,但後果卻極為慘重。
沒過多久,兗州一群士族聯合起來迎接呂布入兗州,差點將曹操一鍋端。
當時,兗州一大半士族都叛變了,曹操剛剛起家占據的根據地瞬間化為烏有。
若不是運氣好還留下一兩塊地方,差點兒就要和劉備一樣四處流浪了。
所以後來,曹操也不敢輕易殺名士了。
直到北方統一,大權在握之後,他才敢殺了孔融。
因此,面對這種名士,即便是軍閥頭子,那也是得罪不起。
畢竟,人家有能力號召天下讀書人與你為敵。
而這位王烈,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此人的德行威望似乎並非虛假。
據說這人後來在遼東郡開辦教育,傳授先進農具,為遼東郡的發展做出了些許貢獻。
由此看來,此人必定是一個務實之人。
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分享出去,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只是,歷史記載與本人實際上的人品是否相符,這還需要見面了才能知道。
畢竟,按照歷史上的記載,王烈來到遼東郡乃是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
如今的青州可謂是戰亂不休。
除了因為董卓亂政,實際上殘餘的黃巾軍和土匪也極為眾多。
那些流竄的匪寇如同一群餓狼,四處劫掠,使得百姓們苦不堪言。
青州的大地,仿佛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人們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有一批人毅然決然的逃亡到了遼東這邊,王烈應該就是最近來到遼東郡的。
如果楊秋所料不差的話,以後還會有陸陸續續的人逃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