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1 / 2)

這最初的緣由乃是因為竹簡與龜甲通常是用刀來進行刻寫,從右邊往左進行刻寫更便於操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樣的書寫習慣。

當然,其中還有諸如欲左先右、欲下先上等思想觀念的影響。

反正最初這種書寫形式主要是受限於當時的現實狀況,包括材料、工具以及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但實際上,標點符號從一開始就是存在的,不能說標點符號這種東西是未來才被發明出來。

在秦漢時期,人們會運用一些圓點、曲線、折線等等來作為斷句的標點符號,這種做法自古以來就有。

然而,其使用並不規範和統一,不同的文獻和作者可能會有不同的斷句方式。

之所以在一些書法作品中看不到標點符號,那是因為書法作品往往追求藝術上的美觀,為了達到整體的美感效果,便直接捨棄了標點符號。

實際上,在諸多交流信件的往來中,如果沒有東西來進行斷句,那麼根本就無法確切知曉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

只因為沒有標點符號這一輔助斷句的事物,常常會產生理解上的歧義。

所以在這個時代,倘若書籍當中有標點符號來進行斷句,也就是這個時代所稱之為的句讀。

這並非稀奇之事,因為這一事物原本就存在。

但是,眾人在通信交流之間雖說可以自行斷句,但卻無人膽敢在各類儒家典籍中標註句讀。

這主要是因為,受限於科學技術的緣故,秦漢傳承下來的典籍,實際上基本上都屬於家學,也就是眾人通過口口相傳、背誦的方式傳承下來。

這就導致不同的家學,所傳承的內容實際上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這也致使眾人的斷句方式各異。

再加上還有異體字、通假字等等情況,所以不同家學所傳授的典籍內容,其意思或許都教導得不太一致,斷句就更不可能相同了。

這也是後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為何會有眾多版本的原因所在。

只因為這等事宜,他們自己爭吵了數千年都未能得出一個確切的結果。

但其實這件事情,如果僅僅局限於這些儒家典籍當中內部作為研學的態度來進行爭論,那也就罷了。

然而後來不知怎麼發展的,標點符號這一事物雖然一直存在,但後來又形成了用「之乎者也」等一些語氣虛詞來斷句的傳統。

所以孩童想要學習,不論是學習經史典籍,還是學習基本的知識認知,從一開始就必須跟隨啟蒙老師來進行斷句。

因為書本上是看不到標點符號的,只能跟隨老師學習,才能夠搞清楚這本書到底是如何斷句的。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直接致使學習知識的成本大幅度提升,簡直形成了一個極高深的門檻。

間接導致了對知識的壟斷。

而後這群文人還熱衷於通假字、避諱、代指、隱喻等手法。

最新小说: 狠辣小少爷被疯批疼爱(双性) 【快穿】神明与蜜糖(np) 嫁給病弱太女A後 這是誰家的小狼崽呀[快穿] [咒回同人] 棉花小貓可以統治咒術界嗎 神醫在男團選秀鯊瘋了 《避风港》 【总攻】拯救被肏烂的天之骄子 双性美人的yin乱合集(N/P) 系统宿主被灌满的日常【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