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秋這一邊,她此刻正在山寨里等著眾人到齊開會。
不過在所有人到達之前,楊秋現在正在和鄧廣的姐姐鄧容對帳本。
鄧家雖然是養豬出身,但是讀書習字在家族富裕之後都有學習。
所以作為山寨裡面最有文化的幾個人,鄧容和鄧廣成為了山寨裡面的副手。
鄧容主要負責文,鄧廣主要負責武。
如今山寨人數已經到達了320多人,老人有40多人,成年男丁150多個,成年女丁有100多。
成年主要是指15歲以上,按照漢朝的算賦開始來劃分。
所以15歲以下的孩子包括嬰兒,目前有20多人。
這些人基本都是無家可歸逃難的山裡的流民,少部分是楊秋偶遇救下來的。
而鄧容除了記帳負責後勤管理農事,她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化。
除了老人實在不願意學,這裡的孩子男丁女丁,都必須學習認字和算術。
如果不願意學習,那就減掉每日肉食口糧。
楊秋這是要造反,不是做慈善讓大家每天吃飽躲在山寨裡面就行。
她要走出去,所以培養自己的人手是十分必要的。
這些人不用具備將軍丞相的本領,但是他們必須具備一個小吏的基本能力。
認字寫字,可以統計戶口,統計田畝,計算稅賦,可以做最基層的胥吏。
不然楊秋就算打遍天下,最後收稅的人還是那些豪強士族的親信子弟,這天下打下來有何用?
還不是繼續被這些豪強士族剝削。
改變這個天下,得先從培養自己的人才著手。
大漢爛到骨子裡,就是因為士族豪強把大漢的根子給挖空了。
所以楊秋必須要走一條新路出來,她看了後世的經驗總結,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第18章
至於鄧廣,他主要就是負責練兵軍備。
成年男丁和女丁都要負責操練,其中優秀者可以提拔到白虎營裡面,然後白虎營的每日肉食再添加一倍。
不願意當兵,或者身體素質不夠,那就負責種田,但也得有基本的武裝能力。
至少得保證有人侵犯的時候,能夠拿起刀反抗。
所以除了老人和嬰兒,楊秋實行的是全民皆兵。
當初選擇這座山,主要因為裡面煤礦資源多,而楊家寨這裡,還有鐵礦資源。
所以這幾年,楊秋一直囑咐鄧廣不停鑄造武器,但遺憾的是,由於吸收的三百多人之中只有一個鐵匠,所以這速度它就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