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在現代的數學、化學、物理、生物和天文等各科教材上,再次出場,達到流芳百世的成就。」
「因為對科學的重視,使當時魯國的科技水平領先世界!更是惠及後代!
——儘管後面的朝代,又回歸了封建社會的老樣子,但也受到魯朝遺澤,被西方列強追上來了,但沒被碾壓。」
說起類似話題,教授的心情都很複雜,其中驕傲占據大半。
「在『士』方面的種種文治,使魯國文風大盛,百花齊放!
區區三五年之間,就已經湧現出許多時下為之驚絕的作品,其中一些還流芳到現代。」
「許多封建時期的明君皇帝,大都重視農業農耕、士林文化,但卻少有像民和帝一樣,同時也重視工業和商貿。」
「民和帝重視工業發展的最突出表現,就是為鼓勵工匠工人進行創新,設立了唯二的至高『民盛』獎之一:『民盛工業創新獎』。
同樣是五年為周期,對成果前三名的工匠進行獎賞,同樣包括金錢和榮譽的獎賞。」
「一時間,官家和民間紛紛湧現出許多優秀創新和發明!發明創造不止遍及民用各領域,更是涉及軍用戰爭領域。
——終其魯朝一朝,軍用武器都不曾停止疊代更新。就算後來者皇朝的武器,都不曾做過革新,當海外列強叩響國門時,僅憑魯朝的末代形制的武器,也保住了民族尊嚴,不曾喪權辱國。」
講壇教授言語中有對魯朝的驕傲,也有對末位王朝的嫌棄。
要不是魯朝的家底子深厚,末代王朝就要被定在民族恥辱柱上了!
雖然現在民眾也普遍看不上末代王朝就是了,對它的嫌棄程度,僅次於對大『慫』的。
「『工』之外,在『商』一道上,民和帝亦不曾失了明智。
畢竟開國太.祖皇帝就是經商起家,早期是名聞天下的北宋首富、西門大官人。」
「民和帝不曾抑商,但也不曾重商。
不抑制商貿,但對商稅徵收重稅,立法規範商人行為,設立商部,引導和監督商人行為,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寡頭壟斷等不良商業行為。」
「士農工商,四域並舉,令民和帝西門辰的文治之功,壘若高山,光耀百世!
——上述民和帝的文治之功,只是提拎幾件具有代表性的作為,進行簡要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