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里沉悶,劉大娘說:「算啦,其實來之前我就覺著會這樣,你們還別說,現在就算讓我找太爺爺埋在哪裡,我估計都找不到。」
到了景區,人山人海。袁樺買了一袋飲料和冰水,在山腳下看著立著的宣傳牌。
內容大意就是這裡原本是一片窮苦的山區,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奮鬥和生態恢復,總算將這裡建設為風景怡人的度假勝地……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這裡曾是礦山開採的重要區域,xx勞模工人就來自這裡,他身上弘揚著的『主人公』精神……」袁樺用力拍腦袋,大吵大嚷:「就是這附近,肯定就是這附近!我記得阿綿原來還在山腳下撿一些亮晶晶的石頭玩!」
誤打誤撞,真叫他們找到了大概的地方。
莫大夫也不坐纜車了,眾人慢悠悠地開始爬山。一邊爬,一邊往遠處看。
「那座小城的遺蹟完全沒了啊,不過我感覺,你們看,那個小鎮,是不是還是居民的生活區?就是擴大了很多倍……」
莫漫有些累了,坐在台階上,安靜地看著那一片區域。
她也隱隱感覺出來了,那裡應該就是曾經阿綿開鋪子的小城。
現如今,食街肯定是早就沒了,鐵匠鋪、豆腐鋪,包括她的藥鋪也都不復存在。
那些年輕人們的愛、悲傷、信任和奮鬥,好可惜,一直只有寥寥幾個人知道。
「我們去那個小城吧,大致方向肯定不會有錯的,開著車應該不用五分鐘就能找到她家了。」
王子軒總算發揮了一次他的「方向感」,篤定地指揮起袁樺開車,「沒錯沒錯,再往前開肯定就要到了,我當時可是被綁在驢車上的,這回感覺肯定沒錯!就是這種有點顛簸的感覺……」
開到了大約是小鎮的邊緣某處,王子軒喊:「停停停!」
他下車跑去了小賣部,好一會兒氣喘吁吁地回來了:「應該沒錯,這裡原來是個村子,叫『大山村』,與『青山村』就差一個字。你們看,這後頭不遠也有個山腳下,就是沒開發成景區而已。」
「小賣部的老闆說常常有攀岩愛好者來爬野山,還以為我們也是呢。囑咐我們要小心,畢竟沒旅遊開發的山裡還是比較危險的……」
袁樺停好車,左右張望,憑感覺在附近轉來轉去,「啊。」
街邊都是破破舊舊的筒子樓,兩邊的街道上貼滿了小GG,他感覺阿綿的家就是在這了,只不過變化太大了。
李建國忽然問:「為什麼這一片沒有旅遊開發呢?」
畢竟景區對當地人來說通常是個好事情,能夠不用離開家去遠方打工,也能帶來豐厚的收入。
他和王子軒又找了幾個人問,總算找到個本地人,是個環衛的老婆婆,正在樹蔭下乘涼。
「哎,咋不想開發,早就該開發的。三四十年前上頭就說要開發的,那會兒這裡還是大山村呢,結果你猜怎麼著?村民他們全都不同意呀,拎著鋤頭差點砸死人哦……開發的規劃圖上,有一片祖墳嘛。反正就是怎麼都不許動祖墳,一來小汽車就把人趕走了。」
「那後來大山村為什麼又沒了?」
老婆婆喝著袁樺遞來的水,笑容中樸素又純良:「那還能為啥,後來拆遷了嘛,大家全搬新城裡去了。過了兩年,祖墳就被推掉了呀。」
所以他們想要去找墓地也是不可能的。
走到這裡,感覺也已經是找無可找了。
「要不要回去?」劉婆婆問。
「我想去山上看看。」
莫漫背了包,她都這樣了,當然也不是很在乎危險。
袁樺說,「不行,你一個人太不讓人放心了,我跟你一塊兒去。」
最後五個人都要上山,因為這裡是變化最小的地方,可以很確定就是阿綿家後門不遠。
山腳下有山民和驢友踩出了一條勉強能通人的小道,袁樺頗有些懷念:「阿綿原來好喜歡和阿豆在山腳下玩的。」
王子軒嘆了口氣,「哎,其實我一直沒跟你們說,我手機上有……」
「誒誒誒,都過來看看!這是個啥?」劉大娘原本是左看右看,想要摘點山貨野菜什麼的帶回家,這就讓她脫離了常規的路線,走得離大家比較遠。
這會兒高聲喊起來,袁樺第一個跑了過去。
他面前是兩塊半人高的大石頭,相互搭靠在一起,石頭下方長了不少青苔,表面也有一層泥土。
王子軒二話不說,脫了外套就去擦那些土,五人一言不發,沉默地注視著他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