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品茶品的是格調。在中國,茶如玉,既消費的是階層,也消費的是修養。曾詩彤的父親,因為他的賣茶生涯,積累了一些達官顯貴的人脈,自然也算半個星港縣的地頭蛇 。
當然,對蕭雲徊來說,這些功成名就尚太遙遠。
他在微信里長話短說,對曾詩彤說明來意,請教曾詩彤是否有熟識的人脈。曾詩彤不到十分鐘就做出回答:她認識非母嬰行業的加工廠老闆,還不止一位,她立即幫他約時間見面。曾詩彤說的這些人都是她爸爸的朋友,或者她爸朋友圈子裡她的同儕那些交情不錯的。
蕭雲徊自然各種感激不盡。
孰料返鄉創業之路還未成行,又有好消息傳來——袁恆宇在星港縣和南京市的政府工作官網上搜索政策扶持相關信息,還真搜索到對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和電商創業的不同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包括辦公基礎設施、競賽獎金、專業培訓,還有諸多補貼。
最現實最迫在眉睫的一條扶持信息,是南京市的郊區一座新成立的電商產業園正在開放企業申請入駐,招滿為止。其優惠策略是,入駐期間只要達到園區要求,則可免去租金和設備費用,只是細則可能要到現場具體談 。
蕭雲徊不得不感嘆,袁恆宇同學的信息檢索能力簡直讓他嘆為觀止。畢竟儘管他聽說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傳說,卻從未想過經由這種渠道了解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
他想著,等生產工序這邊跑通了,立馬和袁恆宇一起去看看南京市里電商園的建設,哪怕到時自己的資質不符合,能了解一下地方行業發展動向和未來規劃,對比他現在這樣單槍匹馬拳打腳踢,總歸有百利而無一害。
臨行之前,他將自己手頭上暢銷的幾款商品各打包一個,再把自己的網絡店鋪里一些涉及消費者關切的留言記錄下來,這樣更有利於他在調研各大工廠生產和加工時知道關鍵何在。
除此以外,他還學著袁恆宇之前做表格進行橫向對比。他在1677上網購了一些和他的暢銷款大差不差的款式,試圖和生產有經驗的師傅討論這些產品之間細微的差別,包括顏色、尺寸、材料等,而產生的不同效果。
韓采蓉在微信語音里對蕭雲徊抱怨道:「你人沒回來,家裡已經堆了六七個嬰兒澡盆了。你小子女朋友都沒找一個,嬰兒的東西倒是買個不停,拿你沒辦法!」
蕭雲徊慣常地對奶奶油嘴滑舌:「我這是給你買的。一個洗菜,一個洗手,一個洗臉,一個泡腳……」
韓采蓉對蕭雲徊幼稚還一本正經的玩笑十分無語:「你說你這孩子,一天到晚的沒個正行,還油腔滑調的,誰敢要你!」
蕭雲徊笑著撒嬌:「沒人要不有你要麼?有你要,我還不知足?!」誰叫他和他奶奶天長地久情比金堅。
第37章
蕭雲徊和袁恆宇兩人,風塵僕僕搭乘高鐵踏上了歸鄉之路。
杭州到星港縣的路途不遠不近,正是城市化與現代交通加持的結果:一個半小時高鐵,再加一個小時的長途巴士,不過三小時,便從五光十色到靜寂無聲。
蕭雲徊暑假一反常態回家,韓采蓉嘴上一直念叨著「麻煩、麻煩」,可蕭雲徊發現,他回來那天,他奶奶的拿手好菜中午晚上一併陳列,絲毫不帶重樣。
蕭雲徊和袁恆宇僅僅在家歇腳一日,第二天便馬不停蹄和曾詩彤介紹的模具加工工廠老闆見面。
這些加工廠都極具縣城特色,依靠低廉的廠房成本和大量剩餘勞動力,為一些自創品牌的產品提供生產和加工工序。
他們集中在十天內、鎖定星港方圓三個縣城,跑了四間鄉鎮級別的中型模具生產加工廠,和三間服裝和配飾加工廠。
四間模具生產加工廠包括塑料製品加工、金屬衝壓件加工、橡膠加工和玻璃瓶加工,這其中,塑料製品加工廠正好能生產一些家用生活用品。毫無疑問,這類模具類的生產,自動化設備是基礎。
三間服裝和配飾加工廠倒好,就像他們在宋墨寒工廠里看到的那樣,但凡找到能夠拆解版型的師傅,就可以低成本用人力和縫紉機製作起來。
蕭雲徊參觀完以後心事重重:「我剛剛問了模具加工廠老闆,關於嬰幼兒尺寸臉盆的成本,如果按照兩千個左右一萬元的成本計算,我現在還要投入場地、設備,人力,即使我能入駐優惠的電商園,我的資源遠遠不夠。」
袁恆宇當機立斷:「單純的加工製造不適合我們。我們前期能夠投入的有限,也缺乏對市場的宏觀了解。而且這行門檻不高,我們和這些老廠比沒有核心競爭力優勢。」
「唉,」蕭雲徊一聲長嘆:「看來做生產製造這條路線,對我來說行不通。」
奇怪的是,蕭雲徊並未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