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松木不同,松木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人數比泰陰的一半還少,而泰陰城內除過民眾外,還有皇帝特意調遣過去的數萬將士。
一旦疫病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底下人不敢像扣押松木的求救信一樣,扣押泰陰的消息。
當皇帝得知此事,最好的處理辦法是暗中派人和物資前往泰陰,將這次疫病無聲息地解除在襁褓中。
這怎麼可以?
不管是想著悄悄將文書遞給朝廷,還是想著解除疫病,當今皇帝的妹妹、如今成長到與皇帝分庭抗禮的定安長公主決不允許。
她看著手上的文書,幽幽道:「這見面禮真是貴重。」
第84章 姜去寒篇(二十)
京城的一處茶館內有聲音乍然響起:「松木疫病一事你們可知情?」
松木疫病京城中人也聽說了幾句閒言碎語, 但具體情況如何,他們還真不清楚。聽見這話,眾人紛紛豎起耳朵。
說話人看了眼四周, 確定巡邏官兵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才壓低了聲音繼續道,「聽說那邊疫病非常嚴重, 當地縣令也給朝廷寫了信, 偏偏朝廷將此事按下不提, 說是……」
圍坐著的人不敢大意, 忙將耳朵湊上前,那人才把剩下的話說完。
眾人一聽,大驚失色。
有人率先質疑:「這怎麼可能?!」
怎麼會有皇帝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子民去死而不伸出援助之手。
另有一人面露遲疑之色:「我有一個親族在朝廷官員府上做事, 傳出來的消息也是這樣。他說自疫病開始, 松木縣的人就不能出入那個地方。」
話到這裡,他打了個冷顫,才接著道:「聽說松木縣,全縣上下幾千口人, 無一存活」
明明才入秋,熱意正甚, 他們無由來地感覺渾身上下被一陣涼意包裹。匆匆寒暄之後, 他們作鳥獸散離開這個茶館。
那是朝廷下的命令, 不是他們這些升斗小民可以在街頭隨意置喙的, 一個不慎, 是要掉腦袋的事兒。
王清莞透過馬車帘子注視著匆匆散開的百姓們。
關於松木縣被朝廷遺棄一事, 在這一刻起, 會傳遍京城大小所有的巷子裡, 也會傳入每一個人的耳朵中。
當日的京城還算平靜, 聰明的人敏銳地嗅到了空氣中的不同尋常之處,連忙縮了縮脖子,仿佛只要這樣做,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就不會影響到他身上。
次日的京城在有心人的引導下亂成了一鍋粥,昨日還小心翼翼的話題如今大大咧咧、熱火朝天的討論著,只在巡邏的官兵到來時將它們收起來,等到他們離開後又重新展示在日光中。
有人說,「陛下為什麼要這麼做?」
置百姓於不顧,害得數千人活活慘死,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有人幫皇帝說著好話:「陛下必是有苦衷的,一國之君,怎麼會不愛惜他的民?」
這些民眾多多少少都有幾個在朝廷命官家裡做幫工的人,一來二去,關於朝廷上下的風言風語,他們也聽了一些,長公主的奪位之心也不再是秘密。
「我看……多半是定安長公主那個禍水影響了陛下,陛下才不得不做出這個決定。」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應和。
不會有皇帝看著他們的百姓活活慘死的,多半是被小人阻了腳步,才造成這麼一個結果。
也有人指責道:「國家大權終究是掌握在陛下手裡,陛下想做的事,又怎麼會做不成?」
話音剛落,立馬就有人站出來反對。
事實的真相早就被拋在了腦後,他們分成兩大派,爭執得不可開交。
殊不知,這正是定安長公主想要的結果。
不管百姓中的流言會傳成什麼樣子,哪怕是潑她一身髒水,她的目的自始至終都是讓所有人知道他們的陛下最終放任松木的疫病、使得數千人都死在那個地方。
消息越傳越廣,在朝中不站隊長公主也不站隊皇帝的一名臣子坐不住了,他不願攪入渾水之中,可不代表他能眼睜睜地看著疫病蔓延而不派人醫治。
「陛下糊塗啊!」
他不是百姓,不會聽風就是雨,背後的種種稍一揣摩,就能明白事情的緣由是什麼。
他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百姓慘死,這有違他們的為臣之道。
就在他憤憤然不知該如何是好時,有人敲響了窗戶,派人出去查看,帶回來的只是一封信。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