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成這場遷移,各大庇護所專門設置了個通訊聯絡崗,基本上就是騎著自行車跑來跑去。
好在結果是好的。
經過了兩天的遷移,將近一千多人的隊伍終於跋涉八十多公里到達了三灣縣。
這個縣城本來有將近三十萬的常住人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都不再樂意留在鄉下務農,而是搬到了城鎮居住。
曾經的大片大片田地要麼被統一規劃成了現代化農場,要麼還於山林不再耕種。
只有四成左右村鎮居民還留著自留地堅持耕種。
電荒過後, 現代化農場的科技設施全部都沒辦法使用了, 面對龐大的待收田地,官方出面承包下來,
因此7號安置區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秋收。
這些收成,將關係到整個三灣縣所有人直到下一年新糧收成之前的儲備口糧。
遷移得這麼果決,是官方上層得到了權威研究專員和學者的警告,言明斷電的災難可能至少會持續三年之久。
可惜這個結果的公布許多人都不太相信。
新來的一千多人在三灣縣原本的人口數量對比下不算什麼。
不過安置區並不僅僅只是著眼於當下。
隨著物資的持續消耗,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無法在城市裡生存,總會被迫遷離城市的。
因此7號安置區並不僅僅是考慮眼前千多人的安置。
這些人被暫時安排在一些臨時修繕出來的舊樓房居住,並且將願意加入7號安置區的人重新登記造冊。
唐黎唐筱也終於到了和陳家三口分道揚鑣的時候。
他們一家要去投奔陳江的姑姑。
常美霞走之前把具體地址留給了唐黎,想著以後有什麼事也能照顧一下。
唐黎收下了地址。
等他們走後,唐黎帶著唐筱正式在7號安置區登記註冊,成為安置區正式居民。
新的安置政策也很快出台。
現金鈔票在市場完全崩潰的情況下變成了廢紙,除了真金白銀,根本換不到任何東西。
7號安置區就採取了獨特的工分制度。
每一個在安置區落戶的成年居民都有獨立的工分帳戶,在安置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這個相關。
安置區會有各種生活物資提供。
可這些都不是免費的。
從安置區成立的第二個月起,提供給安置區居民的所有房子都要定期扣除工分作為租金。
居民可以通過在基地的工作,完成分配任務或者上交物資換取工分。
如果沒有工分也不完成分配的任務,就會被逐出安置區。
官方的態度很明顯。
想要好好活著的人官方都會給機會,但好吃懶做想著不勞而獲的人,也沒人會慣著。
每個登記的居民都能領到一份安置區行為手冊和規範制度,幫助大家儘快融入新的生活。
唐黎稍微花了點時間把細則研究了一遍。
到了這個時候,她才總算鬆口氣。
主線任務給的生存時限實在有些超乎她的預料,在意識到沒辦法長居城市後 ,她就在思考哪裡能讓她安安穩穩地度過這麼長的生存時限。
如今7號安置區剛剛建立,各方面的配置都很符合她的預期。
沒有電確實會有些不方便。
可她上輩子就習慣了。
安頓下來後,唐筱作為未成年人不僅有優待,或許還能接著上學,她就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副本剩下的時間,她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無論是囤貨還是自我提升,選擇空間很大,仿佛是有限的生命中白撿的這段日子。
唐黎把安置區提供的工作崗位看了一圈,挑中了巡衛隊的工作。
這個崗位跟負責維持安置區和周邊縣城治安環境的軍警不同,主要的職責是日常巡邏,外出搜尋物資,以及保持跟其他安置區的聯絡等等。
換句話說,這個崗位的靈活性很大,自由度很高。
很符合唐黎的期待。
唐筱卻很擔心:「姐,你的病需要不能做這個工作吧?我聽說安置區還會建醫院建學校,你先把身體養好了再說。」
唐黎從一開始只是出於對原主身份藉助的愧疚照顧唐筱。=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6_b/bjZQs.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