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茂予重點翻看涉案人員口供, 秘書並未提及和魯卓真正關係, 表明拿錢辦事,當晚留在別墅是魯卓要求。
最初決定以身做餌也是魯卓剛愎自用,以為多請幾個保鏢能逮住殺手,絕口不提慫恿一事。
倘若沒事先和謝靈音通過氣, 單看這份口供,他說不定真會信。
畢竟靠醫藥發家後魯卓很是目中無人, 瞧不起索命殺手也情有可原。
陸茂予按照秘書死因查到那艘偷渡船,十四年過去, 那艘船早換了東家, 涉案人員有死有移民, 對於當年對方真正死因無從查起。
他推開窗, 點了支煙。
拋開既定事實, 轉而查起魯卓起家一事。
那時候網絡不如現在發達, 雞毛蒜皮小事都放在網上說。
魯卓不同, 他像橫空出世的救世主, 為患癌病患帶來希望,鋪天蓋地報導, 多是介紹藥物含金量, 對魯卓背後故事一筆帶過。
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當事人拒提背後辛酸史,二是這東西來路不正。
陸茂予耐心翻著, 十幾頁里有一條很不起眼的欄位,叫魯卓發家史背後隱身的貴人。
直覺告訴陸茂予,這條內容將開闢一條新路,點進去後,他眉頭微皺,內容明顯經過後期修改,斷續不連貫,只提到魯卓當年是個醫學生,實習時遇上一位醫藥大家,機緣巧合入對方眼裡,被借走打下手,自此走上人生巔峰。
通篇對這位大家語焉不詳,後續發展也僅挑魯卓高光描述,完全偏離貴人主題。
陸茂予抖抖菸灰,滑鼠上滑,找到那名記者的名字——華庚。
搜索欄輸入華庚,跳出來詞條五花八門,此人畢業國內最高學府,留學數載歸來,常年出沒各種國際會議場所,報導用詞犀利,敢寫敢說。
後來轉戰國內,跑遍全國各地,新聞種類不限,專挑真實刺激的發表。
這人到來讓國內不少企業家聞風喪膽,生怕稍有不慎身敗名裂,為數不多能在華庚筆下討個好名聲的,謝肅算一個。
華庚長得帥,風流韻事也數不勝數,最後有消息是八年前,他退出記者行列,與小三歲戀人歸隱,從此消失人海。
陸茂予掐滅煙,叫人去查華庚,想知道當年這篇報導原稿,直接找上原作者最便捷。
外面鬧哄哄,聽著是孟千晝帶隊回來了。
果不其然,兩分鍾後孟千晝抱著水杯坐在對面,一臉疲倦地看著他面前擺出來這堆證物,嗓子干啞:「哪個案子?」
「十四年前魯卓案。」陸茂予打算讓孟千晝也看看,「生態公園那邊什麼情況?」
孟千晝直擺手:「一大一小母子兩,根據衣物看是三年前款,辛蕊檢驗說是毒死的,死者身份還有待確認。」
「報案是環衛工人,今天那邊安排植樹,中間挖得深,一挖機挖了堆骨頭出來,老頭老太太當場嚇壞了。」
那片生態公園剛剛好就是三年前修建的,死者能在這麼準確時間點埋進去,兇手不是住在附近就是能接觸到工程的工作人員。
孟千晝坐起來:「你這邊什麼情況?」
陸茂予言簡意賅簡述一遍。
孟千晝:「我和你想法一致,從魯卓發家著手。你知道當初是誰接手魯家爛攤子嗎?」
「現在的長青集團。」陸茂予查過了,「長青集團延續魯家心血在醫藥界發光發熱,市面上許多藥出自他家。」
這並非孟千晝想和他聊的:「長青集團董事之一家小孩和霍引認識,那天我問他夏志誠的事,他聊到過長青集團當年能順利接盤離不開夏志誠背後謀劃。要知道瘦死駱駝比馬大,魯卓沒了,底子在那,內鬥再嚴重也損傷不了實質,想吞下這塊肉,沒有足夠龐大資金很難。」
陸茂予沒想到查來查去全是老熟人。
「第一版方案夏志誠希望長青集團能和謝肅合作,可惜謝肅不想蹚渾水。」孟千晝那天下午在檢驗科花了八百大洋,當然霍引回報很豐厚,「長青集團目前當家姓盛,不是當年和夏志誠合作那位,夏志誠死了,他也被董事會踢出去。」
陸茂予:「看起來得拜訪下這位被卸磨殺驢的董事會成員。」
孟千晝看眼手機,給出建議:「找霍引問問吧,他知道的多點。」
陸茂予還有另一個選擇,看眼忙得不可開交的孟千晝:「有事忙你的,這條線索夠了。」
「行。」孟千晝急著抓緊辦完生態公園案子,拎著水杯要走前扭頭看他,「我覺得魯卓案兇手沒死,有錢人能辦到的事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