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齊魯儒生跳出來指責:「封禪者,天子受命於天也!當行古禮:駕蒲車、衣葛麻,以彰昊天至德。」
為表達對稷下學宮的看重,嬴政特邀齊魯儒生同行,讓他們參與大典。
這群傢伙平常吵吵鬧鬧、老提反對意見也就算了。
沒想到緊要關頭,典禮都要舉行,又蹦出來找事。
蒲車登山源自周代封禪傳統,以香蒲草包裹車輪,避免碾壓山石草木,減少對自然的驚擾。
再觀始皇帝,直接開闢一條可以通車的馳道,直達山巔。
齊魯儒生看到馳道時人都傻了,怎麼會有人乘坐馬車上山啊,這是對神的大不敬。
見沒人反駁,全都用怪異的眼神看向他,齊魯儒生自動解釋為欽佩。
佩服他的勇氣,連始皇帝都敢反駁。
欽佩他的學識,說起古禮來頭頭是道。
他繼續道:「昔周公封泰山,掃地祭天,樂奏《大夏》,今陛下若棄古制,恐天不饗。」
同伴附和:「確實如此,秦以力取天下,然封禪不休德,反以金戈開道,是瀆神也。」
淳于越看見蒙愔摩擦腰間平底鍋,嚇得他連忙捂住對方的嘴。
「周青臣,愣著幹嘛,還不幫我一把,你想師妹血濺當場?」
周青臣捂著另一喋喋不休之人。
嬴政覺得耳邊清淨了,欣慰的看眼兒媳,有人罩的感覺真好。
就是有些奇怪,他自問一點不善良,脾氣暴躁,手上沾了不少人命。
為何儒生還敢反駁他,恨不得血濺當場,面對兒媳時就慫的像鵪鶉呢。
看來世上之事,果然一物降一物。
馬車極速行駛,朝泰山之巔行去。
蒙愔覺得政哥挺英明的,要是自己爬,不少文官到山頂時能累成一攤泥。
泰山會給所有看不起它的人狠狠一巴掌。
車後跟著準備好的祭品。
純色公牛、白馬、黑羊。
禮器有青銅鼎、玉圭、帛書,上面刻有封禪文。
泰山封禪分為兩部分,封禮和禪禮。
嬴政登頂後,積柴於祭壇點燃,將刻有告天文的玉片埋入土中,再以五色土覆蓋。
接著獻上準備好的牛、羊、豬,丞相王綰、廷尉李斯等分獻二次,這便是三獻禮。
獻完祭品,刻石紀功,頌秦德:「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
耳邊響起威嚴嗓音,獵獵山風吹來,她的心情也跟著激動起來。
又有種想落淚的衝動。
每次看到古禮就想哭,難道這是刻在華夏民族骨子裡的基因?
她狂熱的看向立於最高處的男人。
對方稜角分明,一雙狹長的眼睛冷峻如霜,身材魁偉,如山嶽般不可撼動。
漆黑瞳孔深邃無比,似乎能看透人心。
穿著特製的玄色冕服,頭戴通天冠,腰間懸掛太阿劍。
蒙愔撫摸左側腰腹,那裡別著政哥送她的秦王劍。
這位迷人的老祖宗立於山巔,玄衣被山風鼓盪,如黑雲翻湧。
他微微抬首望向蒼穹,仿佛在與昊天上帝對峙,開口是雄渾嗓音。
「皇帝臣政敢告於昊天上帝:六國僭亂,黔首無主,政賴宗廟之靈,奮武克之,今寰宇一統…....」
「昔者三皇五帝,地不過千里,德不及四海。今朕平一宇內,製法定律,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若昊天佑秦,則風調雨順。若神祇不饗,朕當伐山破廟,絕其血食!」
「願上天賜朕千秋萬歲,永鎮華夷,使大秦基業,傳之無窮……」
第257章 泰山封禪(大結局)
他這一番話可謂大逆不道。
先重新改寫天命邏輯,將秦滅六國解釋為替天刑罰。
周德衰微而水德當興,建立「武力即天命」的新標準。
接著表明自己的功德超越三皇五帝,又展現「人可懲神」的極端思想。
最後表達內心野望,聽的大秦官員心神震撼。
齊魯儒生則臉紅脖子粗,拼著這條命不要,也要駁斥始皇帝的話。
蒙愔哪會給他們機會。
「統兒,操控天氣。」
在始皇帝最後一字落下那刻,天空響起嘹亮鳳鳴,緊接著是清越龍吟。
它們穿越厚厚雲層,自高空而下,繞著嬴政飛來飛去,盤旋在頭頂久未離去。
蒙愔率先下跪,說出早就準備好的詞。
「陛下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今龍鳳呈祥,此非人力所能致,實乃天意歸秦!」
扶蘇跟著大喊:「天意歸秦。」
李斯不甘示弱:「昔黃帝乘龍升天,堯舜鳳嗚岐山,皆聖王受命之兆。今祥瑞現於泰山,足證陛下改制更化,上合天心。」
王綰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秦記》有載,穆公時蒼龍盤柱,遂霸西戎。今龍蟠陛下,鳳棲冠冕,當立《瑞應制》,詔天下共瞻。」=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s.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