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君山一戰,死了十幾萬將士,朝廷光發放撫恤銀,就發了六百多萬兩銀子,還有北邊也死了幾萬將士。
這些銀子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但顧瑤也沒有想過要停戰,她也不能停,停就意味著投降,意味著要被這些賊國索要城池和錢財。
這戰爭大越要麼勝,滅了西涼和戎國,要麼敗,淪為華夏古代的北宋。
不過顧瑤最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地方。
在金陵城,以及金陵周邊幾個州縣,這兩年出現了一些手工作坊。
這些作坊規模有大有小,他們多是金陵的富商投了銀子買了地建起來的,大的作坊有十幾棟屋舍,裡面請了兩三百個人在裡面幹活,主要是做棉衣、彈棉被,一個月能做出上千件來。朝廷這次採購的棉服和棉被,有七萬多件就是從這些作坊採買的。
古代的棉衣棉被特別貴,大量的田地都用來種糧食了,棉花產量低,所以一件厚實的棉服要賣到將近一兩銀子一件。相當於現代兩三千塊錢買一件棉衣。
棉被就更貴了,一床十五斤重冬被要賣到將近二兩銀子,很多老百姓一個月的工錢也才二兩銀子,一床棉被錢就要花掉他們一個月的工錢。
不過看到這種現象,顧瑤很高興。
民間開始不斷興起一些作坊,這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商品經濟在不斷的發展,有一些早期資本萌芽的現象。
這是顧瑤所希望看到的,她希望這些手中有大量錢財的鄉紳、富商們不再將他們的錢財用來買田買地,炒作糧價,導致普通老百姓活得水深火熱,而是能將錢財用來投資建一些類似工廠一樣的作坊,帶動民間經濟的發展,這樣老百姓有地方出工賺銀子,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稅銀。
顧瑤正想著時,有人敲門了。
「皇上,丞相求見!」
「讓他進來吧。」顧瑤隨口回道。
她現在很少召見大臣,除非有重要的事情,而平日裡來南書房也就是丞相和樞密院的官員了。
第1161章 朕有個法子修運河
得到旨意後,馬伯恩來到南書房。
他進來後,將一份摺子遞到了皇上的面前,道:「皇上,這是工部提交的一份關於明年運河項目的請折。」
顧瑤蹙了蹙眉頭,回道:「既然是六部的摺子,你批閱就好了,不必拿給朕批。」
顧瑤現在並不管三省六部的事,這些政務她都交由眼前這個丞相處理了,自己只管理樞密院和主導國家大政方針。
她若是什麼事都要管著,那會累死去。
「皇上,工部請求朝廷明年撥款五百萬兩修建白河縣到瀘州一段的運河。這數額巨大,臣也不敢獨自下批,還得皇上硃批才行。」
「五百萬兩啊……」
顧瑤低低咳了一聲。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這幾年朝廷每年都會撥一筆銀子下去修南北大運河,但都是兩三百萬兩,這五百兩可是巨額。
顧瑤於是打開摺子看一下。
看完後,她想了一下,回道:「丞相,目前國庫里的銀子只有八千多萬了,明年北邊和西北還會戰事不斷,朕想運河項目或許有辦法回點本錢回來。」
馬伯恩頓了一下,不大明白皇上說的意思,於是問道:「皇上,臣愚鈍,不知您說的回本錢是什麼意思?這運河還要修十幾年呢,就算要對過往的船隻收船稅,也得十幾年後。」
「是啊,等到收船稅得等到何年何月。朕有個法子,丞相召集戶部和工部討論一下是否可行。」
「皇上的意思是?」
顧瑤接著道:「這樣,明年撥五百萬兩銀子給工部用於運河項目,不過其中的兩百萬兩用來挖運河,剩下的三百萬兩嘛,用來在在已經挖好的河段兩岸修建商鋪、客棧、酒樓等屋舍。每隔個五里路修幾棟,修好後對外出售,賣給民間的百姓。那些鄉紳富商們不是有的是銀子嗎,他們現在不買田了,自然會買其他的。」
馬伯恩聽完皇上說的後,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恍然大悟道:「還是皇上想得周到,如此甚好。運河一通,這運河沿岸必然會車水馬龍,成為最繁華的地方,到時候商鋪酒樓林立,朝廷又可收不少稅銀啊。」
馬伯恩沒想到皇上想到了這麼個法子。
他之前都沒有想到。
顧瑤點頭嗯了一聲,道:「是的,所以這運河沿岸得好好開發,這商鋪酒樓建好後,賣個好價錢,這樣朝廷就不用等到運河全線貫通才能收回投出去的銀子。」
顧瑤想到了現代的房地產,開發商拿一塊地,建了個幾層樓就開始賣期房,等房子建好了,房早就賣出去了,這樣早早就收回了成本。
這南北大運河也可以這麼幹,一邊挖,一邊建酒樓、客棧、商鋪等。建的時候就開始賣,等建好了已經賣完了。這樣賺來的銀子再用來挖運河。
如此,運河就不用每年靠著朝廷的投資才能挖下去。
調動民間資本的力量才是最好的方式。
「皇上,臣明白了,臣這就召集工部和戶部商議。」馬伯恩明白了皇上的意思。
只是他沒想到皇上長年深居宮中,卻還有如此見識。=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