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密使忙走了上去。
蘇墨眉頭微皺,沒想到有人敢在皇上面前當面打斷自己,他內心很是不悅。
顧瑤看著兩人,剛還疑惑蘇墨怎麼會和樞密院的官員一起來,現在看來,他們要奏的並不是同一件事。
顧瑤想了想,然後看向了樞密使劉守良,問道:「可是有緊急軍報送回來了?」
劉守良從袖口中掏出了一份奏本,然後遞了上去。
顧瑤伸手接過,打開看向裡面的內容。
看完之後她露出了詫異的神色。
「這是今日剛到的嗎?」
邊關現在幾乎每天都會軍報傳回來,是她要求的,不管有無戰事,邊境每天必須上奏一份軍報,以便她及時了解戰事情況。
「是的,皇上,這是上午剛送回的,是加急的奏報,所以臣才急著要面見皇上。」劉守良回道。
顧瑤點了下頭,隨後又將邊境傳回來的奏報看了一遍,上面寫的是:
(臣岳凌奏報皇上,元祐四年三月六日,南雲國察哈爾郡的一支約三萬將士的守軍向我軍投降,此乃當地的守軍,其將領(陳鋒)自稱胤王朝高宗皇帝榮王一脈,其想念家鄉故土,自稱是中州的子民,願投降大越,為我大越王朝效力。此事請皇上定奪。)
顧瑤沒想到會傳回來這樣一份奏報。
他將奏報遞給樞密院的幾位官員,道:「你們自己看,看完說說你們的想法。」
樞密使劉守良很快看完了,他看完後遞給了兩位副使,而蘇墨也在此時看到了奏報上的內容。
看完之後他蹲在原地久久沒有說話。
樞密院副使陳景澤這時站了出來,說道:「皇上,臣覺得不可親信敵軍將領,萬一對方是詐降,趁機打入我軍內部可就麻煩了。」
樞密使劉守良也回道:「皇上,臣覺得此事得三思而後行,胤王朝高宗皇帝早在三百年前就過世了,其子孫可能遍布各大州縣,但怎麼會跑道南雲國去,此事無法考證。」
顧瑤緊鎖眉頭,沒有回話,其實她內心也不相信,但岳凌既然發了急報回來,就證明他覺得對方的身份是真實的。
這時蘇墨站了出來,說到:「皇上,胤王朝高宗皇帝第五子陳榮,便是榮王,其在正元二十一年發動政變,企圖謀奪太子之位,被胤高宗皇帝廢皇室宗籍,流放西南三千里外,這位敵方的守將自稱胤王朝高宗的後裔或許是真的。」
第749章 此計萬萬不可
「哦,蘇愛卿對胤王朝的歷史倒是了解不少。」
顧瑤有讀過大胤史,但裡面主要記錄的是每一代君主頒布的政令,以及一些重要的史實。
榮王謀反她知道,但其最後被流放到了西南三千里外她是不知道的,因為史書記載的事榮王被貶為庶民。
看來歷史記載也不一定是事實啊。
「皇上,臣確實愛讀史書,歷代王朝的歷史,臣都有去了解。」蘇墨回道。
顧瑤點了點頭,隨即問道:「那蘇愛卿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顧瑤心中已經有了判斷,但她還是想聽聽這些臣子的建議。
「回皇上,臣以為這位守將既然向我軍投降了,我大越該給與優待,將他帶回大越,監視居住便可,至於他手下的士兵可分散編入西南邊境的守軍」。
蘇墨說完,樞密使劉守良立即站出來反對道:「皇上,此計萬萬不可啊。且不說此人是否冒充榮王后裔的身份,就算他真是榮王的後裔,我們也應該殺了他,胤王朝已經滅亡四十多年了,這個時候冒出來一個胤皇室後裔,手裡還有三萬士兵,萬一此人有反心,想光復胤王朝,將是個更大的禍害。」
蘇墨瞅了一眼旁邊的樞密使劉守良,此人論官職論地位都比不得自己,但是卻敢在皇上面前反駁自己,甚至直接打斷自己。
看來仗著楚家的勢力,這些樞密院的人根本沒有把朝廷里的文武百官放在眼裡。
蘇墨接著駁斥道:「皇上,能將敵軍勸降,不廢一兵一卒戰勝敵方,這不就是最好的結果的嘛,如果我們殺了投降的將領,那麼以後的戰事,敵人任何將領都會死戰不降,我們將不得不消耗更多的兵力和戰馬去打仗。這不是明智的抉擇,還請皇上三思。」
顧瑤依然沒有接話,但很快劉守良再次反駁,道:「蘇大人,您現在雖然掌管了政事堂,處理朝廷上下的政務,但這調兵遣將,軍事計策還不歸你這位參政大人管吧。你有這心思,不如多替皇上分憂,處理好政事堂的事。」
此話一說,蘇墨徹底怒了,道「劉守良,你是在質疑皇上嘛,你剛剛沒聽見是皇上命令我發表意見。」
坐在前方的顧瑤有些無語,沒想到這兩人也能吵起來,怕兩人越吵越凶,她還是決定打斷他們道:「好了,朕讓你們出謀劃策,不是讓你們吵架。都給朕消停點。」
顧瑤發現這些官員在爭執起來時還真是沒完沒了,時不時的就在朝堂上吵架,現在在南書房當著她的面也能吵起來。
不過劉守良說的也是實話,在職權劃分,蘇墨身為參政確實不能參與制定軍事政策,在大越樞密院與?三省六部共同掌管軍政大權,被稱為「二府」。樞密院最高官職是樞密使,為正二品,相當於現代的國防最高級別官員,而丞相是三省六部的最高級別官員,相當於現代總理級別,至於參政則相當於副總理一職。=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