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皇上就不擔心朝廷不穩,有人鬧事嗎?」梁國公反問道。
之前文皇也提過這個問題,但是為了朝廷穩定,沒有真的去裁撤官吏,但眼前這位女皇上,卻是一意孤行,要裁了三萬人。
顧瑤又喝了口茶,臉色依然平靜。
她嚴肅地回道:「梁國公,朕既然決定了要做這件於朝廷於百姓都有利的事,朕就會堅持做下去。你貴為三公,是我父皇最信任的勛貴大臣之一,當知道這也是我父皇的遺願,你如今主動站出來反對,可對得起先皇。朕希望你回去好好反思反思你今日的行為。」
顧瑤說完,見梁國公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他看了看自己平日裡交好的同僚,發現沒有人站出來說話後,忙跪到地上,回道:「臣謹遵皇上教誨。」
其他大臣,見梁國公出來說話都沒有用後,選擇了保持沉默。
一些大臣本就是新貴,家中並無多少蔭補入仕的親人,所以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沒有人出來反對了,顧瑤心裡安定了一些。
本以為今日又要吵一架的,看來丞相出來辦這個事,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丞相應該是巧妙的安排了這份名單。
見大家不說話了,顧瑤於是說道:「後日就是中秋佳節了。朕決定給列位臣工放個假,明日、後日、大後日免朝。」
皇上說完,百官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然後許多人開心的笑了。
放假三日,這可是只有春節和清明時才有的假期。
「還有……」
顧瑤看大臣們似乎都高興起來了,接著道:「後日中秋佳節,朕會在宮中設宴,在列所有五品以上臣工都可攜正妻和家中適齡未婚公子一同入宮參加宴會。」
第135章 梁國公府
退朝後,官員們又三三兩兩的聚在了一起。
不過有的愁容滿面,有的卻是滿臉笑意。
幾位穿著緋色官服的五品官走在了一起,他們幾位都是科舉入仕,前些年外放地方做官,這兩年才調回了金城的官員。
「還是第一次有機會參加皇宮的宴會呢。」大理寺宗正少卿盛啟林,盛大人春風滿面地說道。他三十三歲才中進士,後在外當了幾年通判、知州,四十歲才有機會做了金官。
至於朝廷要大大削減蔭補入仕的官員,裁撤官吏,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他開心的是自己能攜妻子和兒子一起參加宮宴,還能享受三日假期。
「是啊,終於允許我們這些小官參加宮宴了。」另外一位官員說道。
先皇在世時,皇宮裡每隔一兩月就有宮宴,但只有王公貴族和三品以上大臣和其官眷可以參加。
他們都是沒有機會的。
「我怎麼瞧著,皇上這次舉辦宮宴是有目的的呢。」
「好啦,盛大人,這話不宜在這兒說……」
幾位官員有說有笑,滿面春風的回家享受假期。
——
但另一邊,年過五旬,在朝堂上被皇上訓了話的樂安公爵府梁國公,梁友亮滿臉心思的回到了家中。
他一到家便脫去了身上的官袍、官帽,丟在了一邊。
連下人遞過來的茶也不喝。
其妻錢氏,曾封了一品誥命夫人的梁夫人見自家夫君如此愁容滿面,知事情不妙,便坐到丈夫的身旁,問道:
「官人,是皇上不願意撤回那份名冊嗎?」
梁夫人本不關心朝廷之事,但是這幾日親戚朋友都來登門拜訪,請求自家夫君在皇上面前替他們說話,讓皇上撤回那份留查待用的名冊。
「是啊,皇上根本沒給商議的機會。」梁友亮長嘆一聲。
想到自家親人親戚二十多人在名冊上,就犯難。
而這些人里包括自己的兩個哥哥、四個侄兒,三個外甥、兩個小舅子。
這些可都是最親的親人。
「那可怎麼辦,官人……昨日我兩個娘家嫂嫂才來我面前哭訴了一番。這要是我那哥哥和侄兒都丟了官,他們可怎麼活呀。」
梁夫人拿出手帕,掩面而泣。
好不容易自己嫁入了公爵府,娘家才因此發達,兄弟,外甥都有了官職。如今都要被撤了官,這不又回到當初嘛。
梁友亮扶著額,心中煩亂,但此時此刻,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辦法了。
「對啦,不是說楚家也有二十多位親戚在名單上嗎。楚淵為什麼不站出來說話?」梁夫人問道。
要說勛貴之家勢力最大的屬楚家最盛。
「那楚淵早就不反對了,今日根本沒來上朝。」梁友亮無奈道。
高門顯貴之家,位列三公九卿的趙國公已經被削了爵,吳國公因為前段時間和一群官員聯名上摺子要彈劾蘇墨,被皇上責備、冷落。其他一些公侯伯爵一個個都等著其他人出頭,不願意當出頭之鳥。=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