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說的法子確實也能解決問題,但朕覺得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
顧瑤站了起來,看著一群低頭不語的大臣,突然說道:
「誰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官晉一級,賞銀三千兩。」
顧瑤說完,下面的大臣很多都抬起了頭,有些震驚地看著大殿上的帝王。
他們還是第一次遇見有君王讓大臣提意見,採納了就加官,賞銀的。
官員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面面相覷。
過了一會兒後,還真有人站出來了。
站出來的是一位穿著綠色官服,職位為翰林院侍講的七品官陸辰安。
顧瑤看著這個年輕的面孔,這人面容清秀,白白淨淨的,看著就是那古代的書生模樣。
陸辰安走出來後,先行了個禮,然後恭恭敬敬地回道:「皇上,臣有一計,不必修改律例便可解決了近親結婚的問題。」
「說來聽聽……」顧瑤不記得這人是什麼名字,朝中官員太多,她平日裡幾乎只和一些朝廷重臣商議國事,這些品階較低的官員,她只在朝會上見得到。若對方平時不怎麼說話,她壓根就不記得。
「皇上,臣以為可讓各地方衙門增設婚令史一職,所有要結親的男女,議親後,得到官府衙門登記,而婚令史負責核實雙方身份。若登記時發現要結親的男女為近親關係,官府不蓋章,不下婚書。若其私自結婚,則從重處罰。」
顧瑤抿嘴一笑,很是滿意。
她沒想到這個年輕的小吏,能提出的這樣的意見。
這不就是現代社會的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要辦得事嗎。
古人結婚,三書六禮,要議親,要合生辰八字等等。但顧瑤記得,華夏是時期才明確規定,成婚前要去官府登記,官府下了婚書才能成婚,在那之前都是成親後,到官府去登記入籍的。
顧瑤於是笑了笑,回道:「你提了個法子不錯呀,不僅可以解決了民間近親結婚的問題,還能阻止一些地方的童婚,買賣婦女的現象。你叫什麼名字,在哪個衙門?」
顧瑤確實不知道對方叫什麼。
陸辰安於是再次行禮,回道:「皇上,臣姓陸,名辰安,渝州怡安人,為興起二十一年二甲第十三名進士,現在翰林院任侍講一職。」
「噢……」顧瑤明白了,難怪這人看著這麼年輕,是兩年前才中的進士,而且應該是直接被安排進翰林院的。
科舉會試放榜時,會分三等進士,分別為一甲進士一到五名,二甲進士五到三十名,三十名後為三甲進士。
一般只有一甲和二甲進士有機會直接進翰林院。
「還有誰有別的辦法嗎?」顧瑤看著其他的臣子,問道。
百官們沒有回話。
顧瑤等了一會兒,見沒人站出來了,便說道:「既然禮部辦不好這個差事,那這事就交由戶部去辦。戶部聯合中書,三日內商討陸辰安的建議,若可行,下月起,在全國內選十個州縣試行,試行有成果再全國推廣。陸辰安晉六品,去戶部任職吧。」
第127章 讓他們考試
顧瑤沒有忘記剛剛自己說的話,作為君王,她需說到做到。
至於這個人,他記住了。
這是個有才幹的人才,入仕不過兩年,能提出這樣的辦法解決問題,可見是有些能耐的。
——
下了朝,顧瑤召了幾位大臣去南書房議事,分別是左僕射李璟,新上任的參知政事蘇墨,中書右侍郎張瑾年,以及其他幾位中書門下的官員。
這些都是穿著紫色官袍,官至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
而被皇上召進南書房,幾人都面色凝重。
他們都明白今日要商議什麼事情。
「都坐吧」顧瑤坐在了龍椅上。
大臣們則坐在兩側。
蘇墨將一份寫好的議案遞給了皇上。說道:
「皇上,這是臣等商議出來的目前三省六部、全國各地官府可以裁撤的無實際作用和職務的官職,共二十九階,涉及官員一萬零二百一十七人。」
顧瑤看了一下,這些官階職位以散官職為主,而大越的文武散官基本為蔭封的官員,他們沒有經過科舉考試,靠三年一次蔭封進入仕途,這些人有的三五天都不會去一次衙門,更別說當差了。
「這一萬多人你們準備怎麼辦?」
顧瑤並沒有具體看細節,她只參與決策,最終執行,要裁哪些人,哪些職位,都是中書門下的朝廷重臣去商議。
她這個皇上是不管的。
左僕射李璟站了起來,他嘆了口氣,回道:「皇上,臣以為這一萬多人裡面有極少數是科舉入仕的,這些人當另授職務,繼續為朝廷效力。至於蔭封入仕的,也不可直接罷免,可選擇暫不停俸祿,留查待用。」=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5_b/bjZPu.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