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卡昂做主編的第三個年頭,熬到了今年,楓丹白露才決定開始做短篇刊物。普森先生的便條里,話寫的很多,有對主編的看法,他真不知道這位主編到底是聰明還是懶惰,做什麼事情都是一陣一陣的。
不過,便條里對瑪格麗特的恭維更多,說續訂量已經超過了五萬冊,新合同生效,瑪格麗特昨天送去的與匠人有關的故事,已經開始準備印刷上下一期了,他們內部對這個短篇的評價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另一位副主編認為,內容有些太下沉了,似乎並不足夠奪人目光,現在更流行講豪門貴族的抓馬短故事,例如粉眼那樣的,很能滿足普羅大眾對上流社會的窺探欲,以及上流社會不願承認的展示欲。岳格
普森先生說,不過他從未在故事冊子裡見過瑪格麗特所寫的這種題材,例如她的第三個短篇寫了守喪人的一天,守喪人多數時候都是病人快要死亡時替家人守在旁邊,好第一時間安魂的職業。
守喪人與死者的家屬在病床前討價還價,互相心裡博弈,死者的家屬認為死者絕對還會撐兩天,但為了更低的價格,言說死者在今天就會去世,然而,守喪人也有自己的打算。
這一段十分精彩,當然,普森先生還點評了前兩篇。
第一篇的裁縫助手擁有十分精湛的手藝,明白使用何種鑲邊可以讓布料更為具有光澤,但一身華服卻是她永遠也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她越能意識到金錢可以給生活帶來更多的美麗事物,越是要用更多的,超乎常人想像意志力來面對捷徑的誘惑,但她的人格十分完整,堅韌的如同一塊磐石,細膩而符合文風的文筆更是錦上添花。
普森先生認為,不論任何一片文章,只要在行文的氛圍上與題材契合了八成,那麼這個故事的可讀性就不會很低。
然而,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文字更是公平的展示著每個作者的優點,缺點,痛點,在一切擁有結果之前,耳畔的雜音不必去聽,觀眾的選擇,市場的選擇,自然會檢驗這種故事的價值。
普森先生算是苦口婆心,也是一種職業性非常強的安撫,瑪格麗特思考著,也算是安了點心。
她給普森先生寫了一封回信,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將《曼卡絲小姐》的文章簡介寫下來,塞進了給普森先生的信封。
其實,鵝毛筆的主編夫人,二月出版社,依靠現在的名氣,瑪格麗特可以試一試去投長篇,獲得更穩定的曝光。
可她是個感性的人,看了普森先生的這一席話,忽然意識到了一個有文學審美的編輯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也更能借人之口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所以,《曼卡絲小姐》這本書,瑪格麗特依舊打算交給楓丹白露來出版。
之前出版《瑪德娜夫人》時,與主編就商量好了,銷量超過五千冊以上的部分,她能得到分成,下一本書也可以完全不加修改的由著她的意志來決定劇情。
想到這裡,瑪格麗特就有些緊張,她不知道《瑪德娜夫人》的銷量會怎麼樣,但是,這個結果的揭曉,距離她看到,也就兩天時間了。
她暫時勸自己沉住氣,轉移注意力,拆來了梅蘭妮的回信。
梅蘭妮一開始只接到瑪格麗特說要在鄉下物色土地的信件,就知道她的寫作事業肯定獲得了成果,便已經很高興了。
後又收到一封瑪格麗特說自己要訂婚的快信,頓時嚇的以為她受到了什麼騙子的蠱惑,畢竟倫敦有很多無所事事的男人整天就想騙個有嫁妝的白富美,會盯上瑪格麗特這種能賺錢的小姐也是有的。
不過,看完了瑪格麗特說的事情起始,梅蘭妮又尷尬起來,她內心開始懷疑瑪格麗特是不是那個騙子,竟然將溫菲爾德家的長孫哄的要訂婚了。
看完她信件的末尾,才徹底放下心,原來他們二人都是出於愛情,愛情,誰說得准呢,它都能令莎士比亞寫出那樣動人到流傳百年的詩歌。
出於經濟考量,梅蘭妮也認為,瑪格麗特很適合尋找一位本身就有錢的丈夫,這樣就不用害怕對方善於偽裝,婚後貪圖她的錢財而左右她的創作,將她當成工具。
梅蘭妮說,她已經告知了姨媽姨父這個消息。
起初二老也面面相覷,感覺瑪格麗特不僅是他們所想的聰慧,而是心機深沉了,畢竟他們不相信一個女僕和一個少爺能產生什麼真愛,不過是她手段實在高明罷了,但經過梅蘭妮的解釋,才勉強接受了這個更好聽的說法。
梅蘭妮說,姨媽很擔憂她能不能應付的來上流社會裡的那一套彎彎繞繞,怕她以後會吃苦頭,還勸瑪格麗特不要著急決定,即便是訂婚,也可以退婚,總之她又不是養不起自己,如果有一點疑慮,就不要為了錢和地位去勉強自己。
梅蘭妮評說,她母親的這種想法是為她好,雖然有些現實,但不得不考量。
還說等瑪格麗特收到信的時候,他們已經就在啟程來倫敦參加她訂婚宴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