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接觸久了,前世負責農機工作時接觸到的那些農業新聞一件件浮現出來。
她突然想起來,當時的確是有這麼一回事。
在第一次的交流過後,華國並沒有立即答應技術轉讓的問題,只是送了幾斤雜交水稻作為禮物,讓老鷹國的人帶回去了。
試種之後,對方很是震驚,更加堅定了想要購買『東方魔稻』技術的決心。
幾次談判後,華國也終於同意了對方的條件。
這是國內第一次轉讓農業科研成果技術,為國家創了一筆不小的外匯。
在當時是上了報紙封面的。
那時大家都很讚揚,說是技術無國界,雜交水稻走出國門,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全球糧食緊張的局面。
也彰顯了我們大國的風度。
可時間久了,這筆帳就漸漸不對勁了。
那些年,國內智慧財產權的意識還比較淡薄,間接損失不少。
尤其是這次的雜交水稻,因為沒有對核心技術申請專利,所以轉讓談判時,有不少技術都被對方判定無效,最終對方只承認了一項有效核心技術。
價錢自然就低了。
當時好像是只收了一筆轉讓的入門費用。
剩下的提成費,要等到老鷹國那邊的種子公司售出種子後再給。
這就很難說了。
如果能早點把專利技術申請下來,那麼局面就將完全不一樣。
不光可以主動提各種授權許可的條件。
甚至還可以學著老鷹國的辦法,只賣種子不賣技術,掌握全球主動定價權。
蘇清苒把自己能記起來的,以及半推半猜的情形全部推演了一遍。
覺得現在當務之急不是答應或拒絕對方的要求,而是爭分奪秒地在國外申請智慧財產權。
想到這,蘇清苒便立馬去找了母親,又一塊去找了周教授。
把自己的想法和兩人說了一遍。
兩人聽後也陷入了沉思,半晌才開口道:「出口種子,肯定比出口技術要划算些,但是現在國內糧食種植還是個大問題,很難騰出土地和精力大面積生產稻種。」
「不過苒苒說的也很有道理,即便是不能全部出口種子,有了技術專利,咱們就可以選擇性地做授權,這樣一來也不用擔心技術大面積擴散。」
「我們現在就去找領導反映下,看看能不能抓緊時間去提交專利申請。」
蘇清苒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輕鬆地回去了。
當天晚上,翻譯後台就收到了一些關於專利申請的資料。
點名交給蘇清苒等人負責翻譯。
蘇清苒明白,領導應該是接納了她的提議,準備考慮申請專利技術。
蘇清苒一組人熬了個大夜,終於把送來的資料都翻譯了出來。
只是也有一些不太明確的地方,都只先做了特殊的標記。
第二天,會議繼續。
華國這邊試探性地轉了口風,提出用出口種子替代技術出口。
誰知,對方也是有備而來的。
主動提出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轉讓部分大豆雜交技術給我們。
「實不相瞞,五年前我們的訪問人員,曾經在滬城一家工廠做參觀時發現了野生大豆,無意間將其帶回了國內,現在我們在這組大豆里發現了重要的抗病基因,正準備將其收入大豆種子資源庫。
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研究出超級大豆,如果你們能夠轉讓超級魔稻的技術,屆時我們也會考慮轉讓超級大豆的部分技術。」
全場譁然。
林玉珍和周教授氣得發抖,沒想到早在五年前,國內的野生大豆就流失去了海外。
這會卻被當場冠冕堂皇地說了出來,可見對方絲毫不在乎。
用偷來的東西做研究當成談判條件,無恥。
第424章 能不能換一個獎勵?
慶幸的是,老鷹國現在才剛研究出來其價值,還沒有培育出所謂的超級大豆。
這個時候拋出來,不過是先給他們畫個大餅而已。
林玉珍和周教授當場發出了嚴肅抗議。
並提前了自己的發言。
「早在四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用野生大豆做雜交實驗。
去年入秋,我們也已經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大豆!
今年是三系雜交大豆正式試種的第一年!此時我們的實驗田裡,豆莢碩果纍纍。
不光各項生長指標優越,畝產預計能達三百多斤!」
此話一出,全場頓時開始躁動起來。
現在國內普通的菜大豆一般畝產在150斤左右,就這還是精心伺弄的結果。
沒想到,同一片土地上,竟然已經有這麼高產的大豆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