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過了多久,梁鴻於終於漸漸平靜下來,兀自坐在地上發呆。曹氏叫來侍衛抬走太監的死屍,又吩咐人準備梁肅引的收斂,又安排人準備明天上朝的布告等,忙得團團轉。
直忙到了三更,一切事情大致準備妥當,御膳房送來幾樣點心,母子倆相對坐下,一邊用著點心一邊商討明日朝堂的事情。
宮中都在神武軍的掌握之下,朝中早已有崔家在暗中拉攏和扶持了一些人,梁鴻於本就是太子,繼承大統合情合理,只是一切仍要儘快,等顧弘找到榮王,有太后的密信在手,他只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兩人心裡又激動又興奮,又有些害怕,對坐相談直至無話可談,但仍然毫無睡意,眼睜睜望著殿外的天空,一點點等待著曙光的到來。
又不知過了多久,黑色的夜空終於漸漸透出些許深藍,清風吹拂進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新的一天即將來臨。
「報!軍情急報,十萬火急!」
一騎人馬飛一般從北城門到宮門再到太極殿,高亢的聲音打破了京城的黎明,劃破皇宮的寂靜,打破了太極殿內兩人的喜悅之情。
「報!榮王率十萬大軍向京城進發,已到了近郊兩百里外。」
梁鴻於和曹氏的臉色幾乎同時變得慘白,兩人對望了一眼,心中惶恐已極,雖然知道早晚會有這一天,但他們還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這樣快。
「稟報殿下,榮王不僅率領十萬大軍逼近京城,他們還向全天下發布了討伐,討伐……」
「討伐什麼,吞吞吐吐的。」
曹氏一把將來人手中捧著的文書搶到手裡,打開來看,一封晉州守將發來的緊急軍報,軍報下附著一張大紙,打開來看,上書「檄洛州文」四個大字,正文密密麻麻寫滿了一張,粗略掃去,什麼「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什麼「以天下公器謀一己私慾」……滿文皆是討伐梁肅引為君失道。
梁肅引見曹氏神色詭異,不由湊上去看,不看則已,一看頓時火冒三丈,搶過那張檄文扯了個粉碎,大罵道:「以子伐父,畜生不如!皇兄怎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曹氏淡淡一笑,道:「如此正好,告訴他,無道之君已經駕崩,他可以回去了。」
梁鴻於冷冷一笑,道:「母親於此事怎地想得如此天真,他的十萬大軍既然來了,怎可能如此輕易退去。」
曹氏笑道:「我兒果然有君主之資。」
梁鴻於默不作聲,看著手中的急報陷入了沉思。
曹氏斂色正道:「此事關係重大,當務之急,你要儘早登基,然後發布命令召集大軍前來平叛。」
眼見天色漸明,早朝時間已到,梁鴻於收起手中的急報,道:「先上朝,不,不上朝了,讓孫敏宣讀布告便了,將六部尚書都叫來,先商量對策。」
曹氏連忙阻止道:「且慢,六部,兵部尚書石弘和刑部尚書史永都是榮王的人,不必叫了,吏部和戶部是我們自己人,禮部和工部這兩個部門倒向來安分,登基大典也需要禮部去籌備,就都叫來吧。」
第69章 失蹤
太極殿的御書房裡, 梁鴻於站在首位,吏部尚書崔恆、戶部尚書崔瑋、禮部尚書肖懷友、工部尚書程仕安等分立下首。曹雲濟死後,梁肅引尚未另立宰相, 現下朝中大局便由六部尚書掌握。
梁鴻於將軍情急報給幾位尚書一一看過,眾人心中都暗暗吃驚,誰也不敢說話。
「諸位大人, 倒是說說看, 此事該如何是好?」
崔恆父子對望了一眼, 只見崔瑋站出來道:「殿下, 當務之急是您要儘快繼位,穩定朝局,隨後立即發布勤王通告, 召集各地兵馬平叛。」
曹氏側身站在書架屏風後, 不住點頭。
梁鴻於又道:「就算要儘快登基,也有個禮制,這些事不是一兩日便能準備好的,榮王大軍隨時都可能攻入城來。」
崔恆道:「正是如此, 殿下才應立即登基繼位,如此諸事才能名正言順。況且京郊大營有五萬兵馬, 羽林軍和神武軍加起來又一萬餘兵馬, 這些將士們都配備了精良武器, 榮王想攻入京城, 未見得容易。」
梁鴻於躊躇著走來走去, 似是難以抉擇, 抬頭朝吏部尚書肖懷友問道:「禮部籌備登基大典最快要多少時日?」
肖懷友沉思了一會, 躬身行禮道:「殿下, 登基大典首要便是擇吉日, 臣方才算了一下,最近的吉日在下月初五,故而殿下登基最快也需要十五天。」
崔恆急道:「殿下,十五天時間太長了,以臣所見,事急從權,莫如就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