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端出了三盆盆菜,盆菜放在碳爐上,經過碳火的加熱,很快鮑汁的香氣就瀰漫開來。
「來來來,大家都入座吧。」
蔡家老太爺蔡運亨招呼著大家,他說:「啟明兄、應章過來和嘉鴻坐在一起。」
岳寧被葉蘊嫻拉著說話,突然聽見大姨夫說:「寧寧,你和君賢過來坐,跟我說說你伯伯和大媽媽的情況。」
岳寧和喬君賢過去陪著幾位長輩坐下,大舅舅把大表姐也叫了過來,蔡家老太爺喊了一聲:「致遠,你給我過來。」
蔡致遠被爺爺一叫,只能乖乖過來,他很識趣,站起來給各位長輩倒酒,大姨夫不喝酒,喬老太太便推薦道:「嘉鴻、應瀾,這個鮮芋紫米露是寧寧的方子,冬天喝起來很舒服,你們嘗嘗看。」
盆菜在碳爐上咕嘟咕嘟地冒著熱氣,濃郁的鮑汁香氣飄散在整個餐廳。蔡家老太爺笑眯眯地舉起酒杯:「來,大家先干一杯!」
眾人紛紛舉杯,清脆的碰杯聲接連響起。
大姨夫夾了一塊燒鵝,問起了莊寶如和莫維文的情況,尤其是莫維文的腿怎麼樣了。
「有大媽媽照顧,我看伯伯的腿已經好多了,基本上看不出異樣了。只是兩位姐姐不在身邊,他們工作起來就更加沒日沒夜了。」
「明天給他們拍個電報,讓他們過年的時候好好休息一下。」大姨夫余嘉鴻說道。
葉蘊嫻這時發現了岳寧胳膊的異樣:「寧寧,你的手怎麼了?」
「她啊!又當了一回英雄。」蔡致遠把岳寧去難民營探訪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蔡老太爺說:「就因為這事,英國外交大臣還專程來港訪問。現在要建『禁閉式難民營』了,這也是無奈之舉啊!港城實在是承受不了這麼多難民了。」
余嘉鴻看向喬啟明,滿是無奈地說:「為了難民的事情,我曾去遊說新加坡政府,可政府拒絕了我的提議。依舊不願意多接收越南難民。」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當年,我們在河內,若不是得到越南華僑的幫助,在日軍的包圍下,蘇聯援助的那批軍火怎麼可能運進國內?因為怕大船被查,都是在越南的華人,搖著小木舟,趁著夜色,冒著炮火,從海防港運送出去的。」
岳寧聽著大姨夫講述當年他們和越南華人一起抗戰的經歷,在粵城淪陷後,港城的貨物無法進入內地,只能從當時還是法國殖民地的越南轉運,當時河內有眾多華人,多虧了這些華人利用自身在當地的人脈,協調貨物進入內地。
第298章 黛安娜牛排
余嘉鴻轉頭問:「美月表姐,肯定要建禁閉式難民營嗎?」
「沒辦法,」蔡美月放下筷子,「現在越南的人均年收入也就150到200美元左右,一個月算下來不過12到17美元。但你看看港城,碼頭工人月薪都有1500港幣,相當于越南人干一整年的收入。政治難民里混著不少人,說是逃難,眼睛卻盯著港城的霓虹燈。在他們心裡,香港街頭撿垃圾都能發財。」
炭火在陶盆下噼啪作響,鮑汁的香氣裹著蒸汽升騰。蔡美月夾起一塊鮑魚:「所以不允許外出工作,還要用禁閉式營區限制自由,這不是狠心,是嚇阻。你想啊,一個越南漁民在海上漂一個月,冒死到港城,結果發現不能打工、不能隨便出門,跟蹲監獄似的,下次還會有人願意來嗎?港城的善意也一樣,得有個度,不然就成了吸引蒼蠅的臭肉。」
「可這樣會不會誤傷真的走投無路的人?」岳寧忍不住問。
蔡美月嘆了口氣:「所以才叫『合乎人道的阻嚇』,該救的人要救,可有人為了來港城,故意把船鑿個洞,說是『逃難』,其實是算準了港府不敢見死不救。建禁閉式營區,對真難民是苦了點,但至少能讓他們等到去第三國的船票;對那些想混進來賺錢的人,也算斷了念想。」
蔡美月介紹起港府的設想,初期用兩所舊監獄改造成難民營,新到達的難民必須住在禁閉式難民營內。
「我見過的難民管理最好的辦法,是上海的南市難民營。七七事變後,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大量人員湧入上海,想要進入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租界關閉了入口,把難民堵在了租界之外。法國神父主持開設了南市難民營,收留了三十五萬難民。裡面秩序井然,有學堂和醫院,也有工廠。我就是在南市難民營遇到了寶如。」
「是啊!我剛開始在一個中國人開的難民營,那裡就是等著餓死,後來哥哥把我們送到了何神父那裡,醫生給我們治病,尼姑庵的師太照顧我們。」三舅媽李向好說起當年,「我在難民營的醫院裡遇到了寶如姐姐。」
「所以不是說做不好,關鍵是怎麼做。我拿著南市難民營跟新加坡政府舉例,想組織華商在難民營開設工廠,為難民提供工作機會,建議新加坡多給難民名額,被拒絕了。」余嘉鴻搖頭,「我這是物傷其類,可政府的考量也有他們的道理,像港城這樣下去,難民定會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1_b/bjZNx.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