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湯底,是上輩子寧燒臘日本專供的湯底,早就經過驗證了。
經濟騰飛時期的日本國民,有著強烈的自豪感,他們剛剛已經把岳寧歸類為業內大家,這麼一個大家不僅看到他們國家的強大,更是要做出貼近他們國民的美食,好感更盛了。
「湯底跟日本的清湯不同,但是又有我們日本的味道。很好吃!」
「好吃,這個湯我很喜歡,其實我們日本的湯底也不是僅僅木魚花,昆布,也有各種魚的,這個魚的風味很接近。說日式也沒什麼問題。」
「我更有興趣的是這個雞豆花里的湯,說是熬了八個小時的濃湯製作而成,濃湯就是濃湯。清湯變濃湯,只要大火煮,油脂乳化,濃湯變清湯,這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中華飲食文化和日本的不同之處,中國是大陸國家,物產豐富在烹飪技法上,用多重技法,會非常繁複。所以我們的吊湯技法多種多樣……」
蔡致遠見大家飯都吃好了,那些日本人還有興趣聽岳寧說中華飲食文化,他說:「寧寧,你沒事的話,我們坐一會兒聊聊?」
「好啊!一起喝口茶。」
岳寧伸手請他們去休息區坐下,她在水壺裡加上純淨水,燒起了水,燒水燙杯,泡茶。
岳寧和他們喝著茶閒聊,中國各大菜系,乃至於各家吊湯都有不同,那些日本人云里霧裡,只知道很麻煩,一時間也理解不了。
那個石川索性問她筑前煮了,這個總歸是日本的菜品,為什麼他們也理解了?
翻譯替石川問:「能問一下,那個筑前煮是怎麼做到?蔬菜包括魔芋里都有牛肉味道,但是和牛粒還是炙烤的軟嫩。」
「蔬菜里的牛肉味,可不是和牛出來的牛肉味,要是真把和牛放進去煮,那就是暴殄天物了。我用草飼的牛尾炒過之後,和蔬菜一起燉煮,等筑前煮燉好之後,再煎和牛,和牛煎好,連帶煎出來的牛油一起倒入筑前煮里,翻滾一下,立馬裝盤。」
幾個日本人七嘴八舌表示原來還能這樣。
「這個正好說明了,剛才我說的那個清湯的問題。中華料理的烹飪非常複雜,而日本料理烹飪比較單純,講求精緻細膩。完全不同的兩種思維……」
岳寧從這個說開去,說到自己對日本料理發展歷史的個人體會,講到刀工技法,如何切片,到刀具柳刃、出刃、薄刃等刀具的使用。
和他們談江戶時代日本會席料理的發展,聊僧侶背景的懷石頭料理。到明治維新鼓勵吃肉,高端日料受到法餐影響,中低端則是被受到了東南亞等地的西方殖民地帶來了大融合,比如其中之代表南蠻雞和日式咖喱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幾個日本人見她對日料如數家珍,又把話題引入到中華餐飲文化上來,岳寧再次引經據典,講述日本美食典籍《二中歷(八貢膳)》中所言唐菓與今日的日本菓子的聯繫,又講經濟繁榮的對中華美食的貢獻,再喝一口茶,頗為傷感,聊起了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在《中國遊記》對中國食肆的描寫,說起中華美食一脈沒落,至今中餐在國際上都是價格低廉的食物。
一個技法出眾的同行大師,一個對你的文化很了解,很尊重的中國同行,為他們國家的料理沒落而傷感,而且這個國家的餐飲文化,還是日本餐飲文化的啟蒙老師。那幾個日本人狠狠地吹捧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希望能安慰到她。
「這次我們就是想把中國的飲食文化拍出來,傳到日本,讓日本人知道中華美食文化的博大。」
「對,對,我們明天談一下,這一期節目要怎麼做。」
岳寧問蔡致遠:「他們了解過其他酒樓了嗎?」
「我就想到你了,港城還有哪家酒樓比你們更加合適?」
「話不能這麼說。今天比賽的那家坤和酒樓,是街市食肆的代表,還有春風樓。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寧宴不能完全代表港城美食,更加無法代表中華美食,不行,不行,我得給你們寫一張清單,你們去這幾家吃過之後,再商量這個節目怎麼拍。」
翻譯把兩人的對話翻給日本客人聽,素來被稱為嚴謹的日本人,發現有人比他們更加嚴謹,這麼有實力還謙遜。
岳寧去柜子里拿了紙筆,把她了解的幾家酒樓食肆寫了出來,也寫了他們廚師的拿手菜。她把單子給翻譯:「你們先了解一下,等了解過了,我們一起商量,怎麼樣把這個節目拍得能吸引日本觀眾的眼光。」
石川從翻譯手裡拿過了這張紙,鄭重收好。
「對了,下周五我要去日本了,這次日本之行,也是為了麵館,想要探訪日本的街市美食。你們有什麼好推薦的嗎?」岳寧問。
這可是問到他們的強項了,幾個日本人正在激烈討論,蔡致遠突然說:「我們為什麼不合作一個節目《寧寧帶你探尋日本美食》?」
翻譯把這個話翻了,蔡致遠還說:「我之前就跟你們說了,岳大廚在港城的人氣堪比明星。」
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簡直就是天才的想法。
「不是,哥!我這次就打算從大阪到京都然後再去東京,最多去箱根泡個溫泉,拍攝節目?來不及的。」岳寧搖頭,「都到年底了,我沒那麼多時間做節目啊!」
「我們可以做成日語和華語兩種語言,不僅僅是在港城,港城、澳城、台灣和東南亞一起播放。」蔡致遠笑得奸詐,「寧寧啊!你想想,對你的寧小廚鋪開多有幫助,只要你出個人,這個節目就算是寧小廚冠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