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滿漢全席的一道淮揚菜。」岳寧跟他介紹,「每年十月金秋,大閘蟹肥美之際,以蟹粉蟹肉和八珍加高湯煨制,連湯帶料填入黃魚腹中。寓意滿腹乾坤。也是昨天招待我那幫哥哥姐姐,看見青蟹飽滿,蟹膏滿殼,動了這個心思,想請榮叔品這道菜。」
李欣榮心裡明白,這是侄女要向他炫技了,只要她真有本事,那他也就放心了。
「我聽說過,沒見過。今天可以長見識了。」他也過來站著。
「我正在說如何整魚去骨。」岳寧再次拿起切吐司的鋸齒刀,傳統應該是用竹片,後來她發現鋸齒刀也挺好,她用鋸齒刀比劃黃魚魚骨長度,「剛才我們說了,先用刀量出魚骨長度,然後進刀。」
只見岳寧手持鋸齒刀從魚鰓進去,兩三下之後,抽出整根黃魚骨。
岳寧把黃魚遞給阿忠:「灌水試一下。」
「肯定不漏水。華叔都說了,你能做脆皮糯米雞,整雞拆骨都會,這個怎麼可能漏水?」
「不許偷懶。誰都有失手的時候。哪怕你有信心,測試也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剔除不必要的風險。願意花錢吃這道菜的,那些食客要求很高,那麼多料,釀進去。蒸好之後品相不完美。客人有修養,這次不說,下次就不來了。影響酒樓口碑和你自己的口碑。」岳寧沉聲說道。
「馬上灌。」阿忠把水灌進去,魚肚子飽滿起來,果然滴水不漏。
「泡蔥姜水裡。」岳寧去把拆好的青蟹蟹肉蟹膏拿了過來,「正宗的灌湯黃魚,有大閘蟹的時候,加大閘蟹蟹粉,沒有的時候,光花膠鮑魚海參這些八珍也可以,現在我們做灌湯的湯料。」
「澳龍和青龍肉可不可以?」阿松問。
「你可以試試。」岳寧邊炒湯料邊說,「要不咱們下次弄條徽派的臭鱖魚釀臭豆腐?」
「能吃嗎?」
「早說了粵菜無正宗有傳統。好吃就行!沒什麼不可以。」
李欣榮看著岳寧手法老道,講解又詳細,那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走到師傅身邊,跟師傅一樣,用恬淡的神情看岳寧做菜。
「看寧寧這樣不緊不慢做菜,很舒服。」
岳寶華幽幽嘆一聲:「在西北的時候,寧寧跟我說,她會做菜。我也不信,我想這麼一個小丫頭,長在西北,最多是會燒菜,怎麼可能真的是個大廚?直到她做了一回拆魚羹。我知道了,她的手藝可能比我更好,只是至今我都不知道你志榮哥是怎麼教她的。要是你志榮哥在就好了。」
「師傅,都過去了。別去想那些了。」李欣榮說,「以後您就等著享寧寧的福了。」
「爺爺、榮叔出去坐吧!我們也馬上就好了。」岳寧的湯料出鍋。
岳寶華攬著大徒弟的肩說:「走了,嘗嘗你侄女的手藝。」
師徒倆笑容滿面地出去,兩個小朋友看見岳寶華,跑過來叫:「阿公。」
岳寶華兒子在國內,大徒弟天分高,勤奮,人品還好,阿霞也是個溫柔又持家的女人,兩個孩子很乖,這一家四口,在漫長的日子裡,也給了岳寶華家人的溫情。
他一手一個摟住孩子,看向阿霞:「阿霞,讓你們擔心了。」
「師傅說什麼呢?」阿霞心裡還是沒底,看向老公。
李欣榮笑著拉著老婆說:「走,我們等著吃寧寧做的菜。」
岳寶華帶他們上二樓,今天他們用包房,進包房,桌上已經上了冷菜。
李欣榮看著擺盤精美如畫的冷菜,他師傅可不會這一手,他問:「這是寧寧的手藝?」
「是啊!」
李欣榮替師傅拉開了椅子,等師傅坐下。
這是一家子團聚吃飯,不講究一道一道上,岳寧和三位叔叔忙活好了,索性把菜一起端了上來。
祖孫倆加上李欣榮一家,師兄弟三人一起落座,岳寶華開了一瓶從內地帶回來的茅台,師徒幾人一起滿上,岳寧和小朋友們一起喝可樂。
岳寶華舉杯:「幸好有你們!」
「師傅說什麼呢?」阿松轉頭看岳寧,「幸好有寧寧。」
「什麼叫幸好有我?」岳寧說,「是幸好我們有彼此。聚在一起不容易。對吧!」
「對對!」岳寶華眼睛濕潤,「以後都好好的。」
大家一起碰杯,喝了一口。
岳寧把灌湯黃魚轉到李欣榮面前,刀遞給李欣榮:「榮叔,請!」
黃魚肚子被劃開,滿腹湯料流了出來,醇香四溢。
李欣榮為師傅舀上一勺湯料,夾上一塊魚肉,他再自己試一口,這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