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竟能造’絮帛‘?”舒孔儒震惊过后,回过神,眼睛晶亮,其内闪烁的是,抓到金银的狂喜。
舒孔儒不懂林知皇说的’纸‘是什么,但这卷轴上的内容他是看懂了的,这明明是制作’絮帛‘方法啊,若是’絮帛‘能用竹子制作出来,这无疑是用石头制作出了金子啊。
在如今大济朝,纸张制作极其复杂,是由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 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就成了可用于书写之物。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这里还不将它称为纸,称为絮帛。
因其制作非常麻烦,乃贵重之物,所以只有士族贵人能负担的起这份开支。普通人用于书写之物,大多还是竹简。
林知皇拿出此造纸之法,无疑又拿出了一只能赚钱的金母鸡。
舒孔儒此时望向林知皇的眼神,炽热的都能将人给烧着了。
第453章 此物不唤‘絮帛’,唤’纸‘
舒孔儒的反应,完全在林知皇的预料当中。当初她没有将此法拿出,立即建造造纸作坊,其一是人力紧缺。其二便是,此物太过惹人眼红。
此造纸法并不如水车有门槛,基本是拿到方子,就可让人来做,且流通极快,并不如水车物大,难以运输,推广困难。
因此,只要纸张一造出来,开始贩卖,看到此物的人将会有很多。
如今正值乱世,人的道德底线,低的可怜。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自身势力未成熟之前,拿出这种让人眼红的东西,无疑是找死。
当初才初掌郐县的林知皇,怎会做此蠢事。
林知皇认真道:“此物不唤’絮帛‘,唤’纸‘。”
“是!就叫纸。”舒孔儒显然以为此物乃林知皇手下能人所制,献于了林知皇,林知皇给此物命了名。
林知皇也不解释,含笑道:“本府君欲建造纸作坊,此事就交由流清全权负责如何?”
“主公信任,流清铭记于心!此事流清定不假于人手,亲自将此事办好,不让此法外泄。”舒孔儒郑重向林知皇拱手一礼,接下他正式投效林知皇后,林知皇首次交托于他的重任。
接下来,林知皇与舒孔儒和温南方三人,又细细商讨了造纸作坊的建造地,以及此后保密制作的方法,尽量让此物成为林知皇手上独有之法,不让其法外泄,可为其下势力持续生钱。
最后几人商定,造纸作坊,就建在离仙郡内各个竹林中,一是取竹方便,二是此处以后有较多的竹子运送进出往来,前来窥探之人,一时也难将竹子与纸的原料做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