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的4x100混泳接力賽依舊還是中國隊的老將,畢竟這種考驗默契的項目,默契往往比個人實力更加重要。即使現在於余的個人實力已經比較超前,但是國家隊的教練依舊沒有讓於余上首發的位置。
在四分之一決賽時,中國隊表現非常不錯。
王金明他們幾個的默契度非常高,對於對方非常了解,就連之前在全國大賽上和王金明吵架的老李,兩個人游起來的時候一個動作就知道接下來何時出發。
於余之前也和鄭何雲他們練過混泳,雖然他們個人實力並不弱於這幾位,但是成績總是趕不上,直到在奧運賽場上看到了前輩們游泳,於余才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經驗和默契,這兩個需要時間鑄造的東西,他們身上都有所欠缺。
4x100混泳的國家隊順利晉級到半決賽,但是之後的半決賽缺出現了一點意外。
在混合泳姿中游蝶泳的那個運動員在比賽的時候因為著急,蹬池壁的時候太過用力造成骨裂,雖然他最後堅持了下來,國家隊也取得了晉級的資格。但是他下場之後腳就被打上了石膏,決賽肯定是參與不了了。而在混合泳中游蝶泳的於余,倒是有了上場的機會。
於余看著那個專業游蝶泳的運動員,平時訓練時候流血都不會皺一點眉頭的漢子在醫務室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整個人縮成了一團,因為錯過了決賽,對於他來說,簡直是最難過的消息。
游蝶泳的運動員本來就少,需要很厲害的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國家隊的人才儲備也不算豐富,要不於余這個專門游自由式的人也不會因為天賦異稟被選中當了蝶泳的替補。
於余也沒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有了決賽的機會,說實話是有興奮的,但是看到那個運動員如此的難過,於余心中的興奮也被沖淡了不少。
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壓力,這回他的肩膀上可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項目了,他還肩負著這個運動員,以及國家混泳接力隊的責任。如果他的反應不夠,那將是拖了整個隊的後腿。
在自己項目相當鬆弛的於余難得緊張起來,頂著王金明看過來的眼神,於余的冷汗都快出來了。
不過,王金明倒是沒有說什麼,反而推了推眼鏡,過來安慰於余。這個平時總被他們調侃「尖酸刻薄」的隊長,這時候卻很有隊長的擔當:「沒事,多練習幾遍,你天賦這麼好,這幾天肯定能跟上。」話是這麼說,但是王金明心裡也清楚,自己的隊友受傷,他們失去了默契的優勢,接下來的換人就不一定只是於余替補了。
但是一切都要等教練來決定,目前還是要看於余能不能適應他們的節奏。
於余點了點頭,跟著他們離開醫務室,直奔訓練池。陳教練和總教練也趕過來,指導他們一起訓練,順便陳教練還把鄭何雲他們都叫上了,準備訓練兩套陣容。
接力賽的規則是只要在名單之內的選手,並不限制上場人數,所以現在首發的一人受傷,接下來的決賽名單將要發生怎樣的變動,除了教練眾人都不得而知。
不過不管上不上場,怎麼上場,都要看運動員的狀態來決定。
於余和他們首發的選手之間的訓練確實不夠默契,雖然之前也有針對這個情況做過特訓,但是於余這種剛來幾年的選手,自然比不過他們朝夕相處,一起比過無數比賽的隊友。
在一開始,於余為了跟住他們,生怕自己反應慢了晚出發,或者反應快了犯規。游泳接力可不像是田徑,能有一個交接棒遞到手裡,游泳的接力全靠目測距離。
越是這樣緊張,於余為了保證自己不犯規,就真的每一次都會出發晚一點,耽誤了時間。每當這個時候,於余恨不得直接沉到水底。
他心裡也明白這樣肯定不行,但是頭一次這麼緊張,也讓他不知怎麼調整自己。
還好,隊裡沒有一個運動員抱怨,大家都在加班加點的陪於余訓練,就連趕過來指導他的教練們也沒有說一句重話。
他們都明白,十幾歲的孩子臨時換上場,自己承擔著這樣大的壓力,沒有打退堂鼓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於余不光要和首發的隊員們訓練,還要跟鄭何雲,林嘉陽他們幾個訓練,每天兩套陣容換來換去,可以說是把他累得夠嗆,不光是身體疲憊,精神上也很疲勞。
幸虧半決賽和決賽中間有著好幾天的緩衝時間,他們抓緊這個時間,每天都在訓練池泡著,就連之前那個腳骨裂的隊員都住著雙拐過來鼓勵於余。蝶泳的人員缺少了,不管用哪套陣容,於余都是必須上場的那一個。
在這樣的氛圍下,於余的緊張感稍退了一些,他的發揮也越來越好。
很少有自由式的運動員蝶泳也游得這麼好的,於余的進步,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
陳教練緊緊盯著池中的幾個人,確定他們今天的運動量已經不能再增加了,就把這群孩子直接轟回房間休息,他和總教練卻依舊要加班加點,兩個人在房間裡看著這幾天的數據做著紀錄。
決賽馬上開始,他們也要馬上決定人選了。
老成員們穩重,經驗豐富,不會出現目測距離失誤的這種低級錯誤。而替補隊員們則有著衝勁,並且幾個一起入隊的小傢伙互相了解,毫無疑問他們之間的默契度會更高。
陳教練和總教練猶豫了半天,又推算了無數種可能,最終還是決定下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0_b/bjZMH.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