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極其宏大的歷史格局,使得這部作品本身,有遠超出它自己本身所承載的魅力,並給人無盡地遐想。
5.敘事手法,是全新的。
依託AI獨有的「深度思考」模式,小玫瑰假裝AI,把「寫作過程當中的思考」,和「寫作結果」同時展露出來。
楊柳枝也是第一回見。
從顯示屏上剛看見的時候,確實嚇了一跳。
(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她自己到底見識少了還是怎麼的,反正今天總是喜歡大驚小怪的。)
這不是說難不難寫的問題。而是她根本就沒有想到,居然還能這麼寫……
這創意確實是一絕。
同時竟然還是有理由的(為了把AI的文化傳承給現場觀眾),並不是故事為了創意而創意。
都說創意這種東西,第一個想到的是天才,第二個想到的人才,第三個想到的那就只能是蠢才了。
難道我玫真是個天才?
第六,全新的視聽語言。
就對現場這個的藝術設計和視聽效果來看。楊柳枝只能說……
小玫瑰已經超過白馬塢80%以上的導演了。
很多導演大多數就是打工的。自己都不會想劇情,只會按照編劇給的劇本,拍一些毫無新意的流水線電影。
視聽語言是基本沒有的。
就算有,也全都是為了炫技,為了鏡頭好看。跟劇情本身,完全沒有一毛錢關係。
很多時候,楊柳枝去看電影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出現這種極其花哨的轉場,反正就出現了,真是莫名其妙。
只有少數擁有極強原創性的「作者導演」,或者說是有票房獎項傍身的大導,才能做到對各種鏡頭運用自如,甚至是革新電影語言。
小玫瑰敢在一部作品裡,同時使用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甚至是打破電影規則。
比如打破了「電影是用畫面講故事的,不應該出現大面積的內心獨白,影響觀眾注意力」等等常識。
他簡直就是小玫瑰的意識流作品。幾乎是想到哪,就演到哪。
就突出一個「思維自由」!
自由,確實太自由了……
自由地都讓楊柳枝害怕。害怕他一不小心就跑偏了,沉迷於自己的藝術世界裡無法自拔了,而忘了比賽的內容。
楊柳枝:「……」
看來過度自由也不是一件好事。
但好在,小玫瑰對做自己的作品控制力很強。他似乎始終知道自己在寫什麼,過程中無論有多跑偏,他結尾都能給你拉回來。然後還給出一個完美結局。
這也是離譜!
既然如此,那玫瑰你就繼續「自由」吧!
但自由還不是這些形式最離譜的地方,楊柳枝覺得這東西最離譜的一點就在於,儘管,它的形式感都已經這麼強了!
但是她自己,包括現場的所有人,都不會說這東西是「形式大於內容」。
它這個形式簡直完美適配它的內容!內在劇情和外在表達完全統一!
以至於,楊柳枝都覺得,這個作品都不可能以後被翻拍成電影!因為沒有導演能在理解小玫瑰作品的前提下,如此自由了。
甚至都不需要被翻拍!它這樣就是最好的!
就這「一坨」、「一團亂麻」、「亂七八糟」、「不知道鬼東西」、「哎呀,簡直沒眼去看」、「PPT怎麼不動呢?」、「看得過程中眼珠子都要被光給閃瞎了」的玩意就挺好的。
完美!
雖然不知道最後那段小黑屋的電影院情節,到底是要幹什麼,這段劇情的出現,到底有什麼必要嗎?玫瑰?
你是不是就是單純地想讓淮映陪你一起看電影,和你親密貼貼,安慰你,擁抱你,誇誇你,滿足你自己的個人癖好還是怎麼的?
那個電影院鏡頭為什麼是那樣的,要在看電影院裡,看你倆曾經一起看電影的回憶?
還有天花板那個場景,那個小黑屋為什麼要在天花板外面轉來轉去?這到底是什麼寓意?
不理解!!!
她不理解,大家也全都不理解!從劇情還是邏輯,那些都完全無法解釋!無法想像!
小玫瑰的粉絲,最愛說的一句話都是: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它們會在彈幕上一直刷。
以往楊柳枝看見的時候都十分不屑,覺得刷這種爛梗很沒有意思。
你看不懂,你在看啥?你在震撼啥?
而且看不懂就盡力去理解好了!畢竟現在書評和影評滿天飛,隨便找一篇看看就能懂了。
而且,有些作品,也不是需要被看懂的。就像某些畫作一樣,要去感受那個過程,而不要試圖去解釋它!那很沒有意思!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心裡也會浮現出這句話。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