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1 / 2)

「愧疚式教育通常表現為父母或教育者通過暗示或直接表達來引導孩子的行為。例如,當孩子挑食時,家長可能會說:「我為你做了那麼多,你就不能多吃一點嗎?」

「這樣的言語看似是為孩子的健康著想,實則卻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遞了愧疚感。」

吳秘書:「……」

這簡直是和本文中父親和小黑鳥老師的發言一模一樣。即視感也太強了。

父親和小黑鳥老師試圖通過PUA我,讓我聽話好好學習,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確實讓我更加專注努力,卻也讓我痛苦異常。

在這種教育下,我只是快要瘋了。而學校里的其他人,則產生了更加嚴重的變態心理。

前桌江平——身體虛弱,精神萎靡,最後跳樓自殺。

上任林晃——因為總是覺得自己對父母有所虧欠,寫下了「我好想死」的紙條,可見他進行過非常激烈的心理鬥爭。

最終瘋癲了,決定割腎賣錢,提前償還父母,以求從那種對父母的虧欠感當中解脫。

後桌趙夢圓——吃得太多,身體肥胖。可能是因為過度肥胖被父母嫌棄教育,也可能是因為飲食費用過高,而心中愧疚,最後縫上了自己的嘴巴。

他們都「覺悟」了,都在傷害自己。

……

可唯獨江平的行為,是被小黑鳥老師嫌棄的。為什麼?

吳秘書想,大概是因為江平是自殺,死的太匆忙,死前並沒有給父母留下什麼金錢。

如果江平是在大馬路上被豪車故意撞死,讓江平父母因此收穫巨額賠償。

那么小黑鳥老師肯定說:「死的太好了!這孩子有覺悟!真孝順!」

正如詞條搜索當中,後面的說法:

「長期處於愧疚感環境中的孩子,容易在自我認知上產生偏差。他們可能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

「研究表明,這種負面情緒會導致自我價值感受損,孩子往往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愛與關注。

「此外,他們在創建人際關係時也會遇到困難,可能會因為過於在意他人的感受而犧牲自己的需求,長期以往,獨立性毀於一旦。」

……

這才是現實當中的鬼故事啊。

愧疚式教育的目的,是通過PUA,讓孩子在現在進行妥協,在將來不忘回報自己。

在這裡,「養兒防老」成了生育的終極目的,孩子不再是獨立個體,而變成了父母的一種「經濟投資」。

如果用一種精確的比喻,來比喻這種行為的話,那麼它一定就是:

「父母,騎在孩子的背上打算盤。」

——時刻用算帳的方式計算他們,用「啪嗒」的聲音提醒著他們,用自身重量壓垮他們。

——而父母這種愧疚的傳遞,並不會讓他們自身的痛苦消失,反而會讓孩子「共感」,以承擔他們的痛苦,使痛苦加倍。

所以這就是本文兩個內核設置的解釋?

恐怕是的。

如果能理解螢這句話,就能理解全部的《鬼久學校》。

想到這裡,一股沒來由的酥麻感,立刻貫穿吳秘書全身。太震撼了。

這篇文是恐怖小說。

但它既不同於《循環的孕婦》和《詭異的娃娃》的傳統鬼故事,也不是《長生村》那種人性恐怖。

它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它是由「一個概念」而產生的,或者說「一句話」。

《我的舌頭被綁架了》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鬼久學校》也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小玫瑰很像是……

僅僅是在門縫兒外面,聽見外面的過路人隨口說了這麼一句話;或者偶爾在喝水的時候,腦海中突然產生一個詞語,而逆推出了這篇鬼故事。

雖然文風相近,能看出是小玫瑰的作品。

它的寫作模式,和小玫瑰的處女作《雙生》是完全不同的。

二者在最本源的「構思模式」上就不同。就像是兩個媽媽,生不出同一個孩子一樣。

*

他看見參賽者szl115把這兩篇文,新創了一個合集,合併在一起,叫作:

《沒有想好名字的怪談合集。》

……

是合集,不是系列。

不久之前,《雙生》以前的名字叫《沒有想好名字的鬼故事系列》。

而系列和合集這兩個概念,還是有區別的。

列,通常指的是相互關聯的成組成套的事物或現象。

在文化作品領域,系列可以指一系列相關聯的書籍、電影、動畫等,它們共享相同的主題、角色或世界觀,但每部作品可以獨立成篇。

最新小说: 重生bug修復中[快穿] 我是主角受早死的夫君 前夫處處護青梅,重生改嫁他急了 八零:腹黑軍官讀我心後淪陷了 抱到重生嫡姐大腿後 古言短篇4:囡囡 春色燒骨 君子懷璧 不要相信精神病 機器甜O純欲誘捕,冷戾反派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