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雲冉意料之中,她去壽康宮拜見太后,太后也很慈愛地讓她一起議論,務必把此番差事都布置順暢。
一起處置採買宮事的,除了幾位貴人,還有三位尚宮及小柳公公,另外還有宗人府和戶部兩名官員。
這兩名官員姜雲冉都曾見過。
一位是白鶴書院的得意門生江清鳴,另一位則是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豐鴻輕。
不過數月未見,兩人皆已高升。
豐鴻輕任戶部郎中,升為正五品,而江清鳴則任戶部員外郎,是為從五品。
兩人都是景華琰新提拔上來的青年才俊,之前主要負責歲銀改稅之事,恰逢宮中改制採買,兩人臨時調任,協助仁慧太后等一起擬定新法。
因都見過,姜雲冉倒是並不顯得侷促生疏,一到壽康宮便開始忙碌,接連提出好幾點需要改進之處。
仁慧太后同皇貴太妃對視一眼,兩人相視一笑。
仁慧太后頗為滿意:「你這孩子別看非世家大族出身,卻通透得很,有時候能別出心裁,跳出囹圄。」
「倒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姜雲冉靦腆一笑:「多謝太后娘娘誇獎。」
皇貴太妃也跟著笑了,她顯得有些疲憊,說話自然邊有些隨意。
「你這樣子,可真像我們以前認識的一個故人……」
說到這裡,貴太妃碰了一下她的手,皇貴太妃才回過神來,笑道:「聰明的人,總是一般無二。」
還有一日就是小年,仁慧太后倒是體恤,只讓姜雲冉忙了一個上午,就放她回去了。
「如今你倒是成了大忙人。」
另一邊,臨芳宮中,大公主正在園子裡跑。
她生於元徽四年六月,至今已有一歲半,生得粉雕玉琢,尤其像景華琰。
她生得好,養得也好,從小健健康康,少有病痛。
只一歲多的年紀,卻已經很是強健,這會兒在院子裡瘋跑,小宮女們都追不上她。
姚貴妃坐在庭院中,身邊放著暖爐,手裡有一搭沒一搭做著針線。
她從小就沒怎麼學過女紅。
姚家人一門心思讓她入宮,所教皆是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以後務必要成為她姑母那般能匡扶國祚的賢后。
姚貴妃就一直學,一直努力,終於入宮為妃。
入宮之後,日子真是無趣。
她便尋了兩個織繡宮女,讓她們教自己做針線,如今雖然依舊不會刺繡,卻能給女兒做個簡單的小肚兜,閒來無事,多是這樣打發時間。
讀書習字,她早就厭倦了。
忽然間,紅著臉頰笑呵呵的小公主腳下一絆,啪嘰一下摔倒在地。
臨芳宮安靜一瞬,秋意姑姑滿臉驚慌,奶嬤嬤也手足無措,立即就要跑過去攙扶起小公主。
但姚貴妃卻開口:「讓她自己起來。」
奶嬤嬤和小宮女急得臉都紅了,卻還是不敢上前。
倒是小公主自己在地上趴了一會兒,然後才撐著小手爬起來。
她身上穿著厚厚的紅棉襖,手上戴著姚貴妃給她做的棉手套,雖然忽然摔倒,卻跟跌在棉花上也沒什麼區別。
小傢伙兒撐著手坐起身來,坐在那發了會兒,搖頭晃腦,好不可愛。
她自顧自坐了一會兒,抬頭就看到母親正在盯著她看。
下一刻,她就咧著嘴笑起來。
「嘿嘿,母妃,好玩!」
這孩子,心真大。
滿宮宮人都鬆了口氣。
姚貴妃面容柔和下來,她對奶嬤嬤招手,讓她查看一下小公主的身體,然後才對孩子開口。
「明舒,你要記得,以後跌倒了,要學會自己爬起來。」
小公主坐在地上不肯起來,只讓奶嬤嬤檢查身體。
她傻笑著點點頭,根本沒聽明白,卻還是很聽話:「是是是。」
「母妃說得,都對!」
真是個小棉襖。
秋意姑姑鬆了口氣,也跟著笑起來。
「咱們這小公主,性子真好。」
景明舒並不是過分聰明早慧的孩子,她同尋常的孩子們一般無二,十一個月的時候,才開口喊娘,一歲左右才學會走路。
但她性子特別好,摔跤生病,從來不哭喊,總是笑嘻嘻的,那笑臉比蘋果還要惹人喜歡。
每次她對自己笑,姚貴妃的心都會快活起來。
她是姚貴妃的珍寶。
「性子好就好,」姚貴妃溫柔地說,「她能自己跌倒爬起來,就是個堅強的好孩子。」
正說著話,外面忽然傳來嘈雜聲,姚貴妃一愣,立即蹙眉問:「誰來了?」